“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400 多年前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留下的传世佳句,描绘了当时丽水自然生态与政治生态相互浸润、相得益彰的美好环境。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这就是丽水。近年来,丽水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成功摘掉了“欠发达”的帽子,进入加快发展新阶段。据权威机构评估,2019年,丽水在全国290个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评估中排名86位,在全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评估中排名第45位。丽水农民收入增幅在浙江全省“十连冠”,开创了“两山”实践创新新篇章。
星空可卖钱,空地能生金
盛夏时节,蛰伏了几个月的旅游市场已逐渐复苏。在云和梯田景区,层层叠叠的田间,景观台上络绎不绝的游客争相按下快门留下梯田美景。 “一亩田、一片云、一朵花、一湾水、一条路、一个村。” 云和县崇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锋说,在这里天上、田间、地头,眼之所见都是有价之宝,全域全空间每一处景色,都在诠释着对于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的积极探索。
坐落于崇头镇的云和梯田,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这里80%的区域在海拔800米以上,绿色资源丰沛,垂直气候差异明显,既是国家湿地公园,也是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近年来,崇头镇加快探索高山地区如何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探索除旅游门票收入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新模式。“如何让绿色转换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崇头镇推出了生态保护提质、生态环境提优、生态产业提效等一系列‘生态工程’举措,谋划推进总投资达15亿元的30多个生态工程项目,以激活梯田内生发展动力。其中,三分之二的投资为社会资本,今年在建项目投资将超5亿元。”刘锋介绍,如今,7200多亩农田保护修复工程正加紧实施,9个高山远山自然村的500多名村民将“生态搬迁”,恢复生态敏感地区的生态环境。另外,一级游客接待中心及世界梯田博物馆主体工程正加速建设,“高空观梯田”“高山滑雪场”等项目也在加紧谋划。
“星空可卖钱,空地能生金。”依托云和梯田特色、彰显生态价值的新项目在崇头成为投资热点。今年初,以观看星空为特色的梅竹露营基地正式运营,每年可为梅竹村增加15万元的固定收益,成为村集体经济“消薄”的源头活水。借助梯田品牌而发展的梯田红米、高山酱菜、梯田野茶等也成为香饽饽,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云和梯田核心区域及周边有10多个传统古村落。过去几近废弃的空心村、空壳村,因古村落保护与修复,特别是梯田旅游业发展火爆,加快兑现市场价值。被列为省级重点历史文化古村落的坑根村,在完成古村落保护修复后,村民闲置住房成为“抢手货”,已有10余栋老房被外来客商承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生态产品政府购买机制建立……一系列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鲜事,在云和梯田不断上演。
点绿成金,昔日“矿山”变“金山”
行走在浙江省遂昌金矿矿区,令人耳目一新:青山环抱,草木葱茏,生机勃发。谁也不会想到,以前这里曾经是荒芜凋敝、废石遍地、污水横流的废弃矿山。
遂昌金矿正式成立于1976年,为国家重点黄金生产企业。据历史记载,遂昌金矿早在唐代就被发现并开采矿石,宋、明两代曾一度成为全国银矿之冠。遂昌金矿矿区拥有浙闽赣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古代文献记载最详实的金银矿冶遗址。由于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品种包括金银矿、银铅锌矿、硫黄矿等多个矿种,遂昌金矿被称为“江南第一矿”。但随着已勘探到的金银矿及硫黄矿资源的枯竭,金矿的产量逐年下降,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由于历代开采,遂昌金矿矿区面积达26平方公里,井下有几百条纵横交错的坑道,50余万立方米黄铁矿采空区,遍布近百万方废石渣场。雨水季节酸性重金属废水,直接流入下游水体,鱼虾绝迹。”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遂昌金矿决心开始治理矿区,把美化、绿化环境作为重点。2003年,遂昌金矿学习了南非、澳大利亚的金矿遗址公园,逐步转型发展第三产业。
如今,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核心景区为6.3平方公里,拥有大小景点30多处,包括黄金博物馆、古代矿业遗迹,形成了以观光旅游、矿业科普宣传、现代金矿生产流程展示区等黄金景区。通过转型发展旅游业,改善了当地农村的发展业态,增加了农民收入,领跑乡村振兴,加快了乡村奔向全面小康的步伐。遂昌金矿也成为另一座永不枯竭的金山银山。
作者:刘海波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蒋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