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南京经济半年报出炉,GDP增速继续领跑,收获9个全省第一!这两天,蓝天白云时常映现,碧波清水长流常清。
今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上半年,南京全力以赴,全市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治气方面,全市PM2.5均值3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0%,全省排名第一且首次达到二级标准;PM2.5均值全省第一、优良天比例超8成,这是有监测数据以来,南京空气质量最好的成绩。治水方面,全市2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均在Ⅲ类以上水平,优良比例为100%,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7条省控入江支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平,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大气污染治理非一蹴而就,今天的蓝天白云好空气,是南京持续努力的成果。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2019年起,每年年初,市委主要领导和各区签订目标责任状,各区负责人成为属地污染防治第一责任人。2019年下半年,南京出台了史上最严的“大气攻坚40条”。各板块划分重点管控区域,由板块主要领导担任“点位长”,按周现场调度工作落实情况。
▲周末的石臼湖大桥,宛如天空之境。
大气治理非一日之功,大气治理更非一己之力。生态环境、城管、建委、公安、交通等多部门协同“作战”:市生态环境局主抓工业企业治理工程;市城管局主抓道路保洁;市建委主抓工地扬尘管控;市公安局主抓区域限行和高污染车辆淘汰;市交通局主抓绿色交通。各板块强化合力。同时,市攻坚办组织12个驻区督查组,通过污染监管平台,形成“清单、交办、通报、反馈、点评”闭环管理,解决了一批难点问题。
此外,形成《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奖惩办法(试行)》,每月对各板块当月PM2.5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两项指标进行排名。每项指标排名前3位的区,由市给予奖励;排名后3位的区,向市里上缴资金。
为改善PM2.5这一指标,南京在提升城市环境管理水平方面常抓不懈。在全市范围内配备近百台大型雾炮车,并辅以小型、微型清扫器械,在重点片区不间断作业,在范围和时间上几乎做到全覆盖。全市各类工地实施“八达标两承诺一公示”,即围挡达标、道路硬化达标、冲洗平台达标、清扫保洁达标、裸土覆盖达标、工程机械排放达标、油品达标、智慧工地达标,签订《工程机械油品使用承诺书》《扬尘控制承诺书》,设立扬尘污染防治公示牌。配套“智慧城建”监管平台,确保控尘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规范渣土运输管理,每周开展渣土车夜间运输专项检查。
没有实实在在的污染物减排,就无法根本改善空气质量。本着这一原则,今年3月,《南京市2020年臭氧污染防治方案》出台。
实施125个VOCs重点工程,推进133家重点加油站油气3次回收,实现VOCs减排3100余吨;推动南钢、梅钢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剩余70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开展工业炉窑整治,可实现氮氧化物减排1500吨。
强化移动源监管,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2636辆。全面管控车辆,全市各板块每月检查不少于100辆机动车、100辆非道路移动机械。抓拍高排放机动车闯禁区2023起,路查路检机动车5286辆,对4144辆非道路移动机械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深入排查油品,组织18次非法流动加油车和黑加油点排查;开展61次“黑油气”巡查;取样检查船用燃油91艘次。
提升面源精细化管理水平,保持道路保洁力度,推进白天渣土运输,查处违规渣土车793台次。
借力“智慧大脑”,南京开展“天、空、地”全方位监测,全面提升大气环境监测和执法水平。在江宁区,305个大气监测点位全部接入大气热点网格化监管系统,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反演技术,实现区域大气环境监测全覆盖。借助大气环境质量全景展示、手机APP推送报警信息、空气质量排名及成因分析等功能,为工地扬尘、道路扬尘、居民大灶、工业废气、VOCs排放、垃圾焚烧、工业锅炉等问题查处提供技术保障。
截至目前,全市11个区全部建成辖区热点网格,共布设微站点位近700个,初步建成全市热点网格监管平台,实施网格化、平台化监管。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南京正绘就出一幅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的生态环境长卷。
来源:南京发布 中国环境报 南京生态环境 紫金山观察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刘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