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青铜轮牙马车”。韩宏摄
昨天下午,一向戒备肃然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泾渭基地向媒体记者撩开了神秘的一角,经过连续几年的保护修复,六年前从周原遗址贺家村车马坑整体搬迁至此的“青铜轮牙马车”,最近完成清理保护工作,首次向媒体记者袒露出它的雄姿。
当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举行周原出土西周铜饰车與实验室考古阶段性成果汇报会宣布,该青铜轮牙马车的室内清理工作已经结束,根据实验室提取的遗物和精确数据,他们将按照原来的工艺、结构进行一比一的原样复原,作为正在建设的陕西考古博物馆的一组实物展品公开展出。即将面世的青铜马车雍容华贵,将重现昔日的雄姿。
复原后的西周青铜轮牙马车。
在基地西北角的一座实验室里,重达70吨的贺家村车马坑高悬在空中,沿着铁质楼梯缓缓攀上,清理保护中的车马坑映入记者的眼帘。车马坑中的这辆青铜轮牙马车长3.13米,宽2.7米,高1.5米,马车遗迹由车体和四匹马的遗骸组成,青铜构件上镶嵌的绿松石清晰可见。专家研究后,判断出土的这套青铜轮牙马车年代为西周中晚期,距今2800年左右,其华丽程度堪称西周“第一豪车”。
马车遗迹由车体和4匹马的遗骸组成。韩宏摄
当年主持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王占奎研究员介绍,这套马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周最为豪华的车,目前所发现的第二例,也是唯一一套保存完整的“青铜轮牙马车”。出土的车马坑位于周原遗址凤雏基址南百米左右,南北长4.3米,东西宽3.2米,深1.0米。2014年8月,青铜马车出土后,为了完整保护这套罕见马车的所有信息资料,最大限度地保存车舆的遗物和遗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这套车马进行了整体打包搬迁,于2017年到2019年间在泾渭基地实施了室内发掘清理保护。
据测算,马车上的绿松石多达上万片
王占奎说,相对于以往发现的西周时期的随葬车舆,这套马车不仅车辆形体较大,而且装饰华丽复杂,车厢装饰有大量镶嵌绿松石的青铜构件、薄壁青铜兽面装饰以及玉器和彩绘构件。铜马车的木制轮辋外包铜壳,车轮直径约1.4米、周长约4.4米、轮牙宽5.7厘米、厚1.9厘米,个别处见到钉眼,测算重约24公斤。兽面纹车軎镶嵌绿松石,甚为精美,这在商周时期同类马车上很少发现。
出土的玉兽面。
西周青铜轮牙马车车轮。韩宏摄
西周青铜轮牙马车局部。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车上的绿松石,一件器物上可能镶嵌有一两百颗绿松石。”负责该车马保护修复的研究院副研究员黄晓娟说,他们共修复了400多件铜饰件,其中镶嵌绿松石的有300多件。这可能是目前已知使用青铜构件最多的西周马车。“每匹马的装饰都有铜佩件,比如马的络饰、马面等铜饰件。銮铃保护状况比较好,上面也有绿松石。镶嵌有绿松石的铜饰件,小的有一二十片,大的有一两百片。”据测算,马车上的绿松石多达上万片。
“除了镶嵌的一两百个绿松石和车厢三侧装饰的铜兽面外,车上的罕见铜轮牙都体现了该车等级之高,也侧面反映了西周贵族在出行方面的讲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钱任性’。”王占奎解释道,“不但车身讲究,马也讲究,四匹马毛色统一,这在西周时期,就不是一般的阶层能够达到的。”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我国古代交通行政及规章制度方面的封建等级首先表现在“骑乘权”上,即对车辆、马匹、舆轿等交通工具的使用有尊卑贵贱之分。周礼条款繁多,文献记载“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出行方面体现在严格的车舆制度。
专家推测,“青铜轮牙马车”是仪仗用车
“除了装饰豪华,它最独特的地方还在于整个车轮的外沿全部由青铜铸造而成。”王占奎介绍,“轮子被一圈铜包裹起来,轮子最外围中间部分留下的浇筑痕迹,未被磨掉,说明这辆马车很少使用,它不是用来作战的战车,而是仪仗用的车,仪礼性质的车,代表着某种西周高等级贵族的礼制,有可能是检阅部队或进行交流活动迎送宾客所用的车。”“此外,轮沿很薄,如果长距离行驶的话,很容易陷进土里边去。还有,因为它装饰得很好,铜片的兽面、玉雕,马的高度和纯色等等,都显示仪礼的东西可能强一些。”
车軎。 韩宏 摄
文保人员修复马车时的情景。
王占奎表示,从“青铜轮牙马车”的出土和修复中,可以看到西周公侯一级的高等级贵族生活的豪华面。“使用这辆车时,人应该是站立在车上的。从青铜轮牙的厚度来看,也应该不是经常使用跑远路的车。使用人的身份,至少应属于公侯级别。”
据介绍,此次保护修复的青铜轮牙马车虽然罕见,但由于在土库曼斯坦发现了形制相似的青铜轮牙马车,并且年代要比西周早得多,而且中亚车马的使用要早于中国,差不多可以得出我们是从中亚学过来的结论。“说明很早时候,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和中原就已经有了很多交流,这对‘一带一路’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非常好的材料,是丝路考古的亮点发现。”“尽管这辆西周青铜轮牙马车可能属于陪葬品,但应该属于实用马车。西周时陪葬的马车,可能就是实用马车。”
项目三维影像图。
项目正射影像图。
考古发现表明,我国已发掘出的实物车属商代晚期,今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现最多。商代的车属单辕车。先秦的车往往装饰精美,通常会在外面涂上一层漆,并配合绘有图案,也有的会镶嵌蚌片、铜片等装饰物,特殊部位还装有青铜构件。这些构件或因实用而设,或求其美观,其上多铸有花纹。
专家介绍说,先秦时期的大规模战争,多以车战为主,军队的主力是车兵。那时,车的制作十分复杂和考究,无疑是贵重之物,不可能为多数人拥有。商代只有大中型墓才能随葬车马,这些墓包括商王、方国国君及其它较高的中等贵族,说明当时车子的拥有者只限于中等以上的贵族阶层。到了周代,尤其是东周时期,除了大中型墓随葬车马外,一些稍大的小型墓也用车或车马器随葬,中型墓包括诸侯国国君、王室重臣、卿大夫与少数士等各级贵族。
4匹枣红马可能是西周“第一豪车”的“备胎”
DNA分析结果显示,与马车配套的4匹马不仅都是成年公马,而且都是纯黑色的马。
王占奎介绍说,在这个车马坑西北处1.3米的地方,还发现了另一个马坑,里面也有4匹马的骨骼,经DNA检测发现是4匹枣红色的成年公马。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驾彼四牡,四牡骙骙”的记载。
经DNA检测,另一小型车马坑中的4匹马为枣红色公马。
专家推测,这4匹枣红马可能是这辆西周“第一豪车”的“备胎”,前面的4匹黑马跑乏了就把后面这4匹枣红马“替补”上来。《诗经》中,还有关于“銮铃”的记载:“四牡彭彭,八銮锵锵”,说的是当雄壮的4匹公马行走时,安装在“轭”上的8个銮铃就会不停地响。
西周高等级贵族用车,一般都会选择毛色相同的马匹,以显示车主的身份与地位。据王占奎介绍,“测量数据显示,这辆青铜轮牙马车中,马的身高1.4米到1.5米左右,周代人很讲究‘马的颜色一致’,这个追求一直持续到了汉代。比如说汉朝初立的时候,刘邦曾感叹说:‘天子不能具钧驷(4匹毛色相同的马)’,就是说天子坐的车都不能配备起毛色一样的4匹马,诸侯将相可能连马车都乘不起,只能用牛车,这说明天子是追求‘具钧驷’,就是拉车的马毛色要一致。”
这辆西周“第一豪车”的主人是谁?对此,王占奎表示,考古队曾在车马坑附近勘探,希望能寻找到相关的大型墓葬,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找到与这座车马坑相匹配的墓葬,车马坑中也没有出土能够体现其主人身份的信息,因此,对于西周“第一豪车”的主人是谁这个问题,目前尚难确定,但从车辆的装饰和规格上看,肯定是西周时期一位高等级贵族的车舆。
文:文汇报驻陕记者韩 宏
图:韩 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刘 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