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徐州市作协主席张新科教授长篇小说《铩羽》新书首发式在徐州举行。全书五十万字,结构宏大,题材新颖,情节跌宕,人物鲜活,是作者耗时八年的心血之作,也是首部描写徐州会战的谍战长篇小说。
作品由“风起”“云谲”“日烈”“月残”四部分构成。以1931年日本进犯东北,企图蚕食鲸吞整个中国为缘起,循着1935年华北事变、1936年国共联合抗日、1937年淞沪会战、1938年徐州会战这样一条完整的时间线,层层铺垫、层层递进地书写了当日军三面夹击围攻徐州的态势基本形成,徐州会战一触即发之时,以龙士宇与代表的中国情报人员与凶残、狡诈的日谍之间展开的生死博弈。
《铩羽》是作者张新科继“英雄传奇三部曲”《苍茫大地》、《鏖战》、《渡江》之后的又一长篇力作。作品写出了历史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情节波澜迭起、悬念迭生,逻辑推理丝丝入扣,书写了“国与国之间”谍战小说的新高度。同时,徐州的山水地形、风土人情,人文历史,在书中有着充分的凸显和展示,被誉为“一部献给江苏和徐州的深情之书”。
“对于文学创作而言,徐州是一座充满温度的富矿,这对于作家是幸运,是召唤,也是挑战。令人遗憾的是,上个世纪发生在徐州的两次意义深远的战事——徐州会战和淮海战役,都缺少专门描写的长篇文学作品。”《铩羽》作者张新科在讲述创作历程与感悟中表示,希望用自己的两部作品《鏖战》和《铩羽》填补这个缺失,
徐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其谱表示,“张新科教授作为徐州文坛的领军人物、徐州首届‘汉风文华奖'获得者之一,始终坚持‘士以弘道'的创作追求,扎根彭城沃土,展现责任担当,助力地方发展,在塑造‘徐州精神'、弘扬‘徐州文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江苏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云龙书院院长徐放鸣在首发式上对《铩羽》作出“跨越历史时空的史诗性书写”的点评。他指出,《铩羽》的出版,具有“填补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徐州会战的文学书写空白”“缅怀抗战中牺牲的先烈,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彰显徐州人文底蕴、民俗风情以及徐州人文化性格”的三层意义。他认为,《铩羽》中宏观背景与微观叙事的巧妙结合增强了小说的历史感。
7月27日下午,张新科长篇小说《铩羽》作品研讨会在徐州工程学院举办。参会的专家学者对就《铩羽》的情节设计、人物塑造、学术价值及社会意义等展开讨论,认为作品是当今谍战小说集大成者,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历史性和大众性的完美统一。
作者:李园园 朱海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付鑫鑫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