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演员潘粤明的一条救父心切的微博再次将“放血疗法”推上风口浪尖。潘粤明在微博上称赞母亲为脑梗父亲“在家放血治疗”,引发了广大医护人员的激烈讨论,而后他道歉称“不希望误导大家”,同时提醒网友生病一定要重视,要去医院按照程序认真检查。
据了解,无论中医西医,在世界各地的早期医疗史上,大都有所谓的“放血疗法”。中医将其称作“刺血疗法”“刺血术”,古称“启脉”“刺络”,是用三棱针、梅花针、毫针或其他工具刺破人体某些穴位(耳尖、指尖)、病灶处、病理反应点或浅表小静脉等部位,放出少量血液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那么“舌下放血疗法”究竟靠不靠谱?浙大一院口腔科、心血管内科以及中医科专家为大家解疑释惑。
“舌下取栓”并不靠谱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专家介绍,这种古老而又独特的治疗方法,在主流医学,特别是在“三甲”级别的正规医院里,因为感染和后续问题,早已难觅其踪迹。上述放血疗法是否真正管用,目前中西医仍然莫衷一是。但是,随手在网上一搜,几大“顶流”级社交网站上,个别机构和个人到现在还在鼓吹、推广并招徕“舌下放血疗法”(“舌下取栓”)的生意,称其能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所谓“舌下针刺疗法”(“舌下取栓”)就是先让舌下有瘀血的“患者”服下“溶栓”的药物,用刀在舌头下面切开一两个开口,一般是切开静脉。患者需要闭口,舌头顶住上腭,几分钟后吐出嘴里的脏东西。用一块纱布接着,就能看到一块块夹着一条条红红的血凝块被吐出来,“医生”说这些就是被取出的“体内血栓”与“血垃圾”!
这种疗法还自成一套“歪理”:凡出的血很淡为炎症,初病。凡风湿病,肝病,血中夹水,血出如墨,则为久病,瘀血阻络。凡白天刺血痛减,而晚上又加重者为瘀血,必须再刺一次,直至减轻。而且还有配套举办培训班的专项服务,卖药、培训、办证一条龙,只要交了钱任何人都包教会、能出师。
“舌下紫色的血管正是舌下的静脉,人人都有,其粗细、颜色和凸起程度因人而异,稍有不同,正是这些血管组成舌下静脉丛。这些血管因为位置较浅,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舌下静脉曲张的现象,但一般不会引起任何局部和全身症状。”浙大一院口腔科副主任姚华主任医师介绍,用针(或刀)刺破舌下的静脉,正常人在血液流出几分钟后,都会启动凝血机制,液体的血液凝固成血块状,这并非是血栓,而是人类保护自身而形成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
“真正的心脑血管血栓,无论是从体积大小,还是从血液循环的方向来看,都是不可能通过针刺、刀割从舌下流出体外。”姚华副主任说,这个“神操作”根本不可能取出血栓,相反危害巨大——凝血功能好的患者,可以自行形成血凝块止血;但如果操作不熟练,造成伤口过大、血止不住,会让人失血过多。此外,如果“游医”在操作过程中针(或刀)没有充分消毒或更换,极易造成口腔局部感染或交叉感染,血栓非但没能取出,还会把乙肝、艾滋病等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染上身。
治疗血栓的正确方式
“血栓对人体的危害确实很大,但通过放血来治疗血栓性疾病并不可取!”浙大一院心内科主任郭晓纲主任医师介绍,一般血栓形成阻塞血管固定在相应血管,需要器械到该堵塞处取栓疏通。有些血栓如下肢静脉血栓或者左心耳血栓脱落游走可能导致肺栓塞或者体循环栓塞,让血栓脱落取栓非常危险。
“抗凝治疗作为抗栓治疗的主流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抗凝治疗可以预防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血管性疾病,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郭晓纲介绍说,及时正确地服用抗凝药物溶栓治疗,是治疗血栓的有效方式。与此同时,医生还会通过心血管介入术——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经过穿刺体表血管,从主动脉进入到堵住的那根小血管,借助某些器械,再将导管送到病变部位将血栓套牢固定住,用植入治疗支架等外科方式来开通闭塞的血管。
浙大一院中医科副主任李剑平副主任医师(主持工作)表示,一些私人诊所开展放血治疗,宣称可以治疗动脉硬化和动脉斑块,还有些机构宣传从额头、耳根、眼角、脖子等处抽血“微针取血栓” 清除血中的毒素和血栓,以及“舌下取血栓,预防脑血栓”等疗法,在中医医理上找不到根据,在效果上夸大其词,滥用此法会有风险。
作者:刘海波 王蕊 江晨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蒋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