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将在湖州举办。今日,文汇报记者与多家主流媒体记者组成联合采访团,赴湖州采访,见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一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取得的丰硕成果
湖州的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有1300多户人家竟开了585家农家乐和民宿,村里通用着第二种“乡音”——上海话。借助区位交通优势和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这座山旮旯里的村子吸引众多上海游客休闲度假。2019年,“上海村”顾渚共吸引游客400多万人次。
事实上,在顾渚形成的“上海村”并非一蹴而就。上世纪90年代,上海老中医吴瑞安在该村办了一所康复疗养院,打出了“欢迎上海的老年人到这里来住!”的村级广告语。从此,上海——顾渚有了“直线距离”。
顾渚成为湖州众多接驳上海的“明星村”之一。随着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加快,这座乡村在长三角主要城市的部分小区都开设了“公交站”,为游客提供点对点接送服务。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座曾以传统农耕模式生存的村庄,已为发展生态旅游转型升级、精细分工。
大到一座京东货仓,小到一瓶老干妈,吴兴高新区的浙江精星物流设备有限公司都有办法把它们“托”起来。这是一家从事立体库制造的沪资企业,在园区投产仅2个多月,就与国内众多知名品牌企业合作,每月组件产量已达1500吨。“上海市名牌产品”——精星物流设备由此打上了湖州制造的标签。
在吴兴高新区,已落户的沪资项目多达10多个,计划总投资超百亿元,一座“上海园”托盘而出。“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我们通过产业承接,吸引上海优质的物流装备项目,在园区形成一条全产业链。”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说。
从“上海村”到“上海园”,湖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气场可见一斑,从中也折射出该市为拥抱长三角而开启的强大磁场。去年初,湖州在上海组建“湖州全球招商引才中心”,专门派驻300多名招商人员,承接沪苏地区的溢出效应。截至目前,中心已签约引资项目52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31个、5亿元以上项目162个,签约科研机构29家。
来源:本报记者 赵征南 通讯员 郑嵇平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刘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