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里,一排排修剪整齐的梨树在春日的润泽下生机勃勃。
工厂里,一台台机器轰鸣,工人们热火朝天,干劲十足。
芳菲四月,春风拂面,在有着“皇冠梨之村”美誉的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庙街道大庙村,白墙红瓦、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村容整洁。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89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0万元,一步步从昔日扶贫村迈向了今天的全面小康富裕村。
大庙村是典型的农业村,1995年,朱从学担任村党委书记。当时村民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村集体欠外债近300万元,是重点帮扶村。“如何改变现状,如何带头发家致富,如何带领全村老百姓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是朱从学面临的最紧迫也最现实的问题。“村里耕地多,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或是致富的根本出路。”
从1999年起,大庙村就决定发展高效农业,多次到山东、河北等地考察项目,最后选定黄冠梨作为示范项目,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发展、统一培训、统一指导”,先后调整土地1500亩,打造了千亩黄冠梨产业园。
四月中旬,梨花已落,豆大的小果已挂满枝头。村民姚成均正在自家的梨园里忙活着,“以前我们种小麦、水稻,收入不多。自从改种黄冠梨以后,一亩地能收入上万元,是种粮食收入的五六倍。家里有三亩多地,收入有3万多元。”
“俺家里有4亩梨树,靠着种梨,每年都有近3万元的收入。”王继龙是村里有名的种梨大户,“去年大丰收,销售收入能达到25000多元。”由于王继龙种植经验丰富,管理科学,梨子品质较好,亩产达到2500公斤,单个果重7两以上。
如今,大庙村“黄冠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果品品牌和乡村采摘游热门选地,在千亩梨园的基础上,大庙村又通过高效整合,建成了500亩生态桃园,1000亩示范粮田,通过科学布局、规模种植、集约种植,大庙村走上了高效农业的富裕路。
“大庙村人口多,光靠种地是不行的,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开拓第二产业,应该可以带动老百姓脱下贫困帽。”朱从学说干就干。
2007年,朱从学拿出了自己十余年的积蓄,购买了面粉加工机械,办起了面粉加工厂。在他的率先带头下,使村里的一些党员干部纷纷行动起来,办起了4个粮食加工企业,4个毛纺厂等工业项目。同时,通过大力盘活村集体用地资源,投资建设大型钢架厂房,进行“筑巢引凤”招商引资。
在江苏巨东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着焊接、组装,大货车正忙着吊装货物。朱从学说:“这个厂年产值8000多万元,每年实现200多万元的税收,为附近村民近两百人解决了家门口就业。”这家专门生产变压器的公司从2015年来到大庙村发展,2019年的营销收入已超过了8000万元,200多名青壮年家门口“上班”,月工资都在5000元以上,焊工更是达到了8000多元。
到2019年底,大庙村又增加了3家机械加工企业、1家电气设备企业,企业总数达到了11家,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89万元,迈入了全面小康的富裕村行列。
村集体收入多起来以后,村委会为70岁以上的老人代缴了医保费,方便老人看病。“现在看病不要自己花钱,村里给补贴,上级给补助,把老年人照顾得很好,我们吃得好、住得好、福利待遇好,生活越来越幸福了。”76岁的村民季桂香高兴不已。
集体富了,环境也要靓。大庙村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整治村庄环境和主次道路硬化,建成村民休闲公园,增设LED节能灯,村容村貌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安全饮用水工程、改厕工程、建设村幼儿园、卫生室、翻建校舍,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民。村里每年拿出近20万元对困难家庭、老年人走访慰问,给予考上本科的莘莘学子3000元奖励。
作者:李园园 王家樾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付鑫鑫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