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现代化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颗颗草莓在露水的映衬下,鲜艳欲滴;一群群忙碌的农民喜笑颜开……在“草莓之乡”徐州市贾汪区郑庄村,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在郑庄村草莓基地,成片的草莓大棚格处引人注目,温暖和煦的春风吹过,空气中飘荡着一股浓郁甜蜜的草莓果香,一篮篮新鲜采摘的草莓供游客品尝,隋珠、红颜、宁丰、甜查理、天仙醉等十几个品种。“以前村民主要种植大蒜、小麦、玉米等,产业结构单一,收入较低。后经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草莓温室大棚2000余亩,如今草莓已成为村中支柱产业,也是村民脱贫致富的法宝。”郑庄村党支部书记李伟介绍,“我们的草莓注重一个‘早'字,一般在 8 月底栽种,10 月中旬就能上市,一茬接一茬,一直能持续到第二年的五六月份。”
“凌晨1点左右到棚里把草莓采摘好,早上客户进棚收购。头茬草莓年前行情最好,上市价能达到二三十元一斤。我今天两个棚采了200多斤,也有四百多元的收入。”今年30岁的郑海艳是村里的建档立卡低收入户,以前也是种些小麦、水稻等传统农作物,收入水平低,现在通过种植草莓,迎来了自己的“莓”好生活。
2018年她贷款2万元种植4个草莓大棚,当年就实现了脱贫,“现在一个大棚纯利润可达2万多元。”种了几年草莓,郑海艳感到自己经验还是不足,聪明好学的她又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加入草莓交流微信群。
郑庄村人口4000多人,从事草莓种植、经营的有1700人左右。如今主要种植红颜、章姬、天仙醉、宁玉、宁丰、妙香、甜宝、隋珠、白雪公主等优良品种,草莓亩产一般在3000公斤以上,亩均经济效益达3万元/亩,解决劳动就业1500余人,带动低收入农户400余人年增收1万余元,产业富民、产业脱贫成效显著。
“草莓”经济也带动当地农家乐旅游业的兴起,每逢周末,来此采摘的游客接踵而来,在采摘之余吃农家饭、品农家菜,真切地体验乡村风情、田野风光,带动农户年增收1万余元,被当地群众誉为“无烟工厂”、“家门口的小金园”。
高效农业设施的推广为村民谋来了幸福,但是农产品销售困难问题也随之而来,李伟介绍,“郑庄村为此在原有的荒废土地上规划建设了集检验检测、交易、储存、电子商务、配送等配套服务为一体的草莓交易中心,建设面积达26000平方米。”
从每天凌晨1时半,便进入到草莓交易最繁忙的时刻。“我们把散货收购回来,大概有7、8个品种,由工人对草莓进行分拣加工,按照客户的要求分类包装,发往全国各地。”草莓交易中心的杨萍草莓收购点,老板杨萍称,“在年前高峰期每天能收3吨左右的货,需要100多人分拣草莓,如今草莓采摘接近尾声,每天还需30多名工人干活,每人每天工资100元左右,大部分是附近的村民。”
村党支部书记李伟介绍,目前,郑庄村草莓远销南京、上海、杭州等地,最远的可到达陕西、新疆,市场一天的交易量就能达到 10 万斤。草莓产业还带动了就业,过去不少村民选择外出打工,现在纷纷返乡创业。
贾汪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与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依托江苏省农科院草莓研究室技术支持,在郑庄村建成优质草莓育苗中心,利用9个总面积1.3万平方米的高标准温室大棚,通过草莓新品种的引进、选育以及专业化脱毒组培和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将章姬、 隋珠、越秀、红颜等32个早熟品种优质原种草莓脱毒种苗推荐给周边种植户。
如今,郑庄村形成了草莓育种、育苗、组培、种植、销售、休闲采摘为一体的产业链,“小草莓”变身“大产业”。李伟表示,“下一步要再发展草莓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把草莓产业做大做强。此外,结合贾汪区农旅政策,吸引更多市民到郑庄村采摘、观光、旅游。”
作者:李园园 王家樾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付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