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个走遍故宫9371间古建筑房屋的院长,也是第一个将故宫藏品数量精确到个位数的院长,在他的引领下,紫禁城的开放区域从30%扩展到80%以上,故宫文创成为年轻人眼中的新时尚,但他始终称自己为故宫“看门人”。在“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的新作《我是故宫“看门人”》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让文物“活起来”,需要让文物重回人们的生活。单霁翔在该书序言中说,“门”字里面写一个“活”字,成为“广阔”的“阔”,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典故,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了7年多,我这个“看门人”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将“活起来”的“活”字写入故宫的大门,让故宫文化遗产资源走近人们的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故宫博物院拥有许多“世界之最”称号,如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世界上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最珍贵的一座宝库,世界上每年接待观众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单霁翔于2012年1月来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在我看来,一个好的博物馆,不在于建一个高大的馆舍,而是要深入其文化资源,凝练出文化能量,举办好的展览、活动,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博物馆对自己的现实生活的意义。人们闲暇时愿意走进博物馆;走进博物馆还流连忘返;回去以后念念不忘、一来再来,这样的博物馆,才是一个好的博物馆。”他写道。
作为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的献礼之作,《我是故宫“看门人”》以第一人称讲述了单霁翔在故宫博物院担任院长期间,带领“故宫人”通过不懈努力,让故宫文化走近人们的生活,让故宫博物院成为“活起来”的博物馆,实现“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庄严承诺的故事。内容涉及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传承、文物保护、管理改革、学术与教育、品牌建设、文化传播与交流等各个方面。在书中,他用丰富的人生积淀、独特的叙事视角和珍贵的图片,解读了故宫博物院的社会形象转变,同时也传递出作者的文物观、文化观。全书贯穿着作者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渗透着守正创新的博物馆人深耕力行、润物无声的朴素和真挚。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说,紫禁城过去是皇家的,现在是人民的,单霁翔院长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和解读传统文化,故宫需要这样一代代守正创新的“看门人”。
作者: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
编辑:陆正明
责任编辑:江胜信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