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宫一号遗址全景(东南-西北)
考古工作者在汉长安城北宫一号遗址发现一组西汉建筑遗址,经研究推测,这里曾做过西汉时期安置被废帝后的宫城,汉惠帝皇后张嫣、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可能都曾在被黜后寡居于此宫。
从2018年底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对北宫一号遗址进行发掘,揭露面积1905平方米,发现了一组西汉建筑遗址。发掘揭露出主体建筑1座、附属建筑2组,排水管道7条、沉淀池或渗井5个,另有各时期灰坑32个、土灶10个、水井1眼,收集文物780余件。
北宫位于汉长安城北隅,建于汉高祖时期,为后妃居所,汉武帝时扩建。《三辅黄图·汉宫》:“北宫在长安城中,近桂宫,俱在未央宫北,周回十里。高帝时制度草创,孝武增修之。”
北宫遗址发现于20世纪90年代,其宫墙南北长1710米、东西宽620米、面积106万平方米。它的正南是武库遗址,东部与长乐宫相邻,西南与未央宫相望。未央宫是西汉时期的大朝正宫,长乐宫是西汉时期皇太后居住生活的地方,武库则是掌管兵器的官署。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徐龙国研究员介绍,北宫一号遗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街道讲武殿村西北,在北宫遗址的东南部,靠近未央、长乐二宫,建筑规模较大,是北宫内重要的宫殿建筑。
▲北宫一号遗址出土云纹瓦当
此次考古发掘揭露的主体建筑位于东部,残存夯土台基及台基外侧的廊道、散水等遗迹。夯土台基平面呈曲尺形,夯土台东、南部边缘保持较好,残存部分础石,北部以及东北角、西南角延伸出探方外。廊道铺素面方砖,散水以河卵石铺砌,廊道、散水以外为庭院。
附属建筑位于西部,与主体建筑东西相连,分为东、西两组,各围绕一个天井分布。东组建筑以瓦片砌筑散水围合的天井为中心,散水外为一周回廊,四角各有一个础石。回廊四周均有建筑。西组建筑以侧立长条砖围合的院落为中心,院落东西4.9米、南北6.7米,其南北方均有建筑。
排水管道均分布于附属建筑区,东西向4条,南北向3条。有圆形管道2条、五角形管道4条、砖砌管道1条。有的是在建筑之前就作为预埋件铺设的,有的是在建筑使用过程中或废弃后修建的。遗址内灰坑的时代从西汉早期到近现代都有。西汉早期的灰坑,有的形制规整,四壁抹泥,推测可能是存放食物的储藏坑。
▲北宫一号遗址出土方砖
▲北宫一号遗址出土筒瓦
据介绍,本次发掘出土的遗物既有西汉砖、板瓦、筒瓦、瓦当、排水管道等建筑材料,也有盆、罐、瓮、灯、纺轮等生活用器,还发现了不少西汉半两钱、五铢钱、王莽大泉五十、小泉直一、货泉、布泉等钱币,以及铁锸、铁钉、铜箭头及陶弹丸、圆形陶瓦片等。
▲北宫一号遗址出土五角形水管道
▲建筑地面出土王莽钱币“货泉”
经对主体建筑及附属建筑进行解剖,确认夯土中普遍夹杂西汉早期建筑材料,推测建筑应建于西汉中期。在建筑的院落内发现几十枚王莽钱币,说明该建筑一直使用至王莽时期。上述发现与文献记载相符:北宫修建于西汉初期,汉武帝时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一直使用至西汉末期。
“北宫一号遗址的夯土质量较差,主体建筑的廊道、散水不宽,础石不大,附属建筑地面铺装土坯,很少见到其他西汉中晚期宫殿建筑常用的文字瓦当,这些现象说明北宫一号宫殿建筑的等级较低,这可能主要是与其属于安置被废帝后的宫城性质有关。”据徐龙国介绍,根据文献记载,西汉早期汉惠帝的皇后张嫣,受到牵连,被废黜其位,搬到北宫居住;西汉中晚期,被称为“汉宫飞燕”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在哀帝崩逝后,从皇太后被贬为孝成皇后,也徙居北宫。说明在西汉早期和中后期,北宫都有安置被废后妃的作用。
本次发掘为研究北宫的营建历史、形制布局、建筑特征与等级、沿革情况以及保存现状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文:文汇报驻陕记者韩 宏
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刘 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