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举行的2018—2019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表彰总结大会上,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工程项目荣获2019年国家优质工程奖。此前该项目工程获2018年度陕西省建设工程长安杯奖(省优质工程)称号。该基地为全国唯一一处西周时期大型地穴宫殿复原建筑,是目前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原遗址建设的国内首座国际考古研究基地。
周原遗址是周人灭商前的都邑、西周时期周王朝的都邑聚落之一,是西周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遗址,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心在宝鸡市扶风、岐山一带,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是周人重要发祥地和祭祀天地、祖宗、神农氏的圣地,周人在此活动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遗址共出土各类文物38000余件,其中鼎、簋、鬲、觥、尊、盘、豆、罐等器物3000多件,商周青铜器1000多件,各类陶器1万余件,西周甲骨2万多片,有字甲骨290多片约900多字。
“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工程是基于考古研究成果之上对周代宫殿建筑的一次工程实践,填补了周代建筑复原建设的空白,也成为考古工程的实物展示、灭失的传统建筑复原建设的代表。”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工程总工程师俱军鹏说。
该基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召陈村,于2016年11月28日建成开放,它集考古发掘、教学研究、资料整理、文物修复、收藏保管、陈列展览等功能于一体,是国际国内周文化研究的重要园地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纽带。基地的建成开放为开展周原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和推动周文化学术研究提供重要平台与保障,同时,通过本身的展示宣传功能,不断深入揭示西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在传承与弘扬周文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基地以周原遗址考古发现为基础,以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傅熹年先生的研究成果为设计蓝本,坚持尊重保护文物遗迹、尊重考古发掘资料、复原诠释周代建筑的设计思路,在充分体现周代文化元素的同时,规划建设了基地科研展示区、遗址保护区和生活服务区。该项目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3682平方米,分别为地下展厅2246平方米、地上复原展示1436平方米;规模等级为I级仿古公共建筑,总投资7255万元。
该项目以周原遗址发掘的西周建筑风格为设计依据,由一个地下室和7个单体建筑构成建筑群,设计使用年限50年;防水等级二级;地穴建筑防火等级一级,地面建筑防火等级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国家优质工程奖是经国务院确认的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设立最早,规格最高,跨行业、跨专业的国家级质量奖,对获奖项目中特别优秀的授予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荣誉。
文:文汇报驻陕记者韩 宏
图: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付鑫鑫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