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遗址考古将改写中国文明史,也将改写世界文明史。”今天是全国中小学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从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良管委)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今天正式启用的全国统编(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教科书以一整页篇幅介绍和阐述了良渚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地位。同时,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数学》和高中《中国历史》教材中,也都出现了良渚遗址的描述。
“从今以后,全国的中学生就能在课堂上了解我们伟大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的起源,这标志着良渚遗址的考古研究真正‘改写了中国历史’,而‘杭州市余杭区’这个‘中华五千年文明圣地’也必将伴随着良渚遗址进入教科书而声名远扬。”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寿田表示。
据介绍,2015年,随着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的发现,当年8月25日,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审查,“良渚文化”以整整一版的篇幅,从中华文明起源的角度被写进全国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2017年9月1日,新学期开学良渚遗址正式入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在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拓展栏目,良渚文化写入其中。“当时,良渚遗址正在‘申遗’中,很多学术问题尚存‘异议’,因此《中国历史》只是在知识拓展中,对良渚遗址的概况作了知识介绍,并配发了玉琮、玉钺、玉璧、良渚刻符罐等典型器物的图片。”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辑李海东介绍,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当天,良管委第一时间与教育部教材局电话报告喜讯,并提出了“把良渚古城申遗成功写进教科书”的建议,得到了教育部教材局有关领导的支持,最后不仅把申遗成功的事件写进教材,还附录了良渚古城世界遗产的区划图。这对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宣传普及良渚古城遗址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今年新编《高一数学》和《历史》都出现良渚元素。在《高一数学》课本中,良渚遗址的考古历程作为背景资料被写入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单元。“碳-14测年法是考古学上最常用计算文物年代的方法,其统计算法就是运用了指数函数。”李海东介绍说,这样可以让学生能更加灵活地运用好学到的数学知识,并告诉学生数学并不枯燥而同样拥有趣味性和实用性。据悉,高中新编数学、历史教材国内“三省、三市”(辽宁、山东、海南,北京、天津、上海)率先采用,最晚在2022年将在全国铺开。
以下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的内容
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1936年首次发现。迄今为止,遗址考古发现非常丰富。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长1900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古城背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这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古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据估算,古城和水利系统的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上述考古发现,见证了当时该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作者:刘海波
编辑:蒋萍
责任编辑:国内报道中心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