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不看个展,泡个博物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艺青年了。大热天的,去故宫凑热闹,不如来良渚博物院看故宫展。8月15日,良渚博物院为您精心搜罗了故宫博物院藏的100件玉器精品,集中展示了清代玉雕艺术的成就和皇家御用玉器的特色。
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目前所知最早可追溯到八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历代帝王多以玉为祥瑞,把使用玉器作为天命的表现,有的帝王还把玉器的使用列入国家礼制。到了清代,尤其是乾隆时期,打通了新疆玉材的运输渠道,玉器的制作焕发新的生机,这一时期的玉器呈现出选材精良、设计精巧、雕工精美等特点。由于帝王的喜好和推动,玉器在清代宫廷用器中占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玉器的使用也更为广泛,涉及宫廷礼制、服饰、陈设、文房、饮食、宗教等各个方面。清代乾隆时期,玉雕艺术获得巨大发展,达到了中国古代玉雕艺术史上的最高峰。
据了解,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约30000件玉器中,清代玉器有19000多件,而本次展览所选择的100件展品大部分出自乾隆时期或清代中期。代表了清代宫廷礼制、宗教、陈设、文房、服饰等各类玉器,如玉玺、朝珠、观音、法器、如意、笔架、发簪、妆盒、杯盘等,展出文物多选取质地上乘,种类繁多,技艺精湛的佳品,代表了清代玉器工艺的最高水平。
“君子比德于玉” 本次展览的标题出自《礼记.聘义》,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孔子从儒家角度,以拟人的手法阐述了玉的十一德,即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并认为君子应该重视自身修养,达至“比德于玉”。“ 本次展览分六个专题,分别为‘受命于天’、‘玉不去身’、‘清室雅伴’、‘几暇清赏’、‘含英咀华’、‘法相梵音’,从不同角度展示清代宫廷用玉文化,亦与广大玉器爱好者分享清代玉雕艺术的巨大成就,弘扬中华玉文化。”良渚博物院院长周黎明表示,玉的品质早已熔炼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早在五千多年前,良渚人爱玉用于的特征就已经显现出来,这种一脉相承的玉文化也成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和民族符号,能够与故宫博物院合作举办《君子比德于玉——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玉器精品展》更是意义非凡。
作者:刘海波
编辑:蒋萍
责任编辑:国内报道中心审核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