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于6月30日至7月10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会议将审议38项提名遗产是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就在刚刚,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这段申遗之路,本报一直持续跟踪,现将旧文重发,让我们一道回顾申遗的点点滴滴。
为了保护良渚文化遗址群,浙江省交通部门不惜多花2亿元巨资,在104国道拓宽时改道避开遗址,此举受到文物部门高度赞赏。
作为良渚文化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良渚遗址群的保护范围为33.8平方公里,包括良渚、瓶窑、安溪三镇,共有60多处遗址,其中最著名的是莫角山中心神庙遗址、反山“显贵者”墓地、瑶山祭坛等。良渚遗址群已被国务院列入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但由于104老国道正好纵贯良渚遗址群的莫角山、笋山等重要遗址,如在老路进行拓宽,就会给这一独有的文化遗产带来毁灭性的破坏。而绕过遗址群,势必放弃现成的老国道路基,需多征地300多亩,重新修筑一条长达16.5公里的新国道,总费用从老路拓宽的1亿元增至3亿元左右。浙江省交通部门领导认为,道路是有价的,而古文化遗址是无价的,不要说多花2亿元,就是花再多的钱,也值得。
目前,新拓宽的104国道已投入使用。
良渚文化的命运牵动着许多有识之士和读者的心(本报8月2日曾作报道)。记者昨日从有关部门获悉,良渚文化中著名的土筑“金字塔”在今年年底之后将不再遭受四周石矿的侵袭,其它石矿也将在两年之内关闭。
1936年开始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分布于余杭市良渚、安溪、瓶窑三镇,保护范围达33.8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实证文物之一,是人类的共同遗产。近年来,大量的开山炸石严重破坏了良渚遗址群的生态环境,使遗址保护面临严峻形势。从瓶窑到安溪,共有23家采石场在开山取石,大的年产量上百万吨,小的也有几十万吨,不仅破坏了遗址和生态,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瑶山遗址是一处规格很高的遗址,这座海拔35米的小山是良渚先民修筑的祭坛与大墓的复合体,被专家称作为是良渚文化的土筑“金字塔”,国家文物局曾建议在紧挨遗址的凤凰山顶建一观景台来启动旅游,但该制高点在动议提出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被炸去一半。此外,城乡建设和工业建设的迅速发展,各种用地取土的剧烈活动,也在破坏、蚕食遗址本体,加速了遗址群景观的蜕变。
加强对良渚文化遗址的保护已刻不容缓。日前,浙江省良渚遗址群保护领导小组召开了全体成员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坚决稳妥地关停危及遗址群保护和环境风貌的石矿。年内关闭瑶山周围的5矿6点。其它石矿也必须在两年内关闭。省财政将补助200万元,用于良渚遗址群的整治保护。针对盗掘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会议还决定建立良渚遗址群公安派出机构,会议还决定组织专门的工作班子,负责修订完善良渚遗址群保护总体规划,抓紧开展建立国家遗址公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论证等前期工作。
作者:万润龙 蒋萍 钱江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付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