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于6月30日至7月10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会议将审议38项提名遗产是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就在刚刚,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这段申遗之路,本报一直持续跟踪,现将旧文重发,让我们一道回顾申遗的点点滴滴。
国际考古专家:中华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处在相同时间点上
良渚遗址考古将改写世界文明史
“良渚遗址考古将改写中国文明史,也将改写世界文明史。”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世界水利专家弗农·斯卡伯勒教授表示,良渚遗址考古证明了中华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处在相同的时间点上,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系统。
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近30位世界知名考古专家齐聚杭州,围绕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发掘与保护展开深入探讨。
良渚古城为何会选址于此
“大约5500年前,因气候原因人群渐渐由山间谷地向沼泽平原移动,随着人口的增多,单靠狩猎已不能满足需求,稻物渐渐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所以人类开始寻找更适宜种植水稻的沼泽平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介绍,根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大致可以判定良渚先民应该是从天目山脉西苕溪的河谷地带逐步向平原地区迁徙而来,因在河谷地带他们已经发现了多处遗址点,并在当地出土了专业的稻作农具。
“水稻需要热量充足、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排灌便利、劳动力丰富的种植环境,而太湖平原低平的地势与密布的水源易于形成合适的稻田。良渚三面环山符合古人最爱的‘居中’概念,因此最终先民把目光定在了良渚。”王宁远说,良渚以西是天目山余脉大遮山、大雄山,产有玉矿,能为居住者提供生活木柴和建城所需的石材,同时便于狩猎,良渚以东是广袤的沼泽平原,便于大规模种植水稻,纵横的河道则便于水上交通。
“虽然良渚选址便于人类生活,但良渚位于太湖平原,海拔只有2米多。浙江的暴雨中心年降雨量达到1600至1800毫米,雨季西北天目山经常山洪暴发,极易形成水患,不适于人类直接居住。”王宁远说,聪明的良渚先民在水网地带堆墩,在土墩上建房居住。遗址周边的许多“山”,就是堆墩的成果。为了抵御西部山区洪水,良渚人在5000多年前开始在此建立“良渚王国”。
“目前的考古可以证明,良渚古城外围由11条坝体构成的庞大的水利系统组成,控制范围达100平方公里,该水利工程具有防洪、运输和灌溉等综合功能,是那个年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王宁远介绍,良渚最外围是水利系统,接着先是一圈外郭城,包围着631万平方米的面积,再是一圈城墙,内部面积300万平方米,城墙的中心才是30万平方米的宫殿区。这也是中国古代都城三重结构的起源,“良渚古国”就此形成。据测算,当时的良渚古城内住了2.5万人左右。
大约4300年前,经历了1000多年的沧桑后,良渚王国神秘消失。他们到哪儿去了?“当时海平面抬升导致河流下泄不畅,削弱了抵御灾难的能力,良渚渐渐不适合人类居住。近年的考古发掘也逐渐证明,4000多年前杭州所在的1000平方公里左右的C形盆地确实经历了洪水,大部分区域被淹没。”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表示,良渚人有一部分往北迁徙过了长江。过去学界传统观点认为,良渚文化的范围以环太湖为主,向北不超过长江,但当2011年位于江苏兴化和东台交界的蒋庄遗址被发现时,填补了长江以北地区良渚文化考古发现的空白。还有一部分人,则是沿着钱塘江往浙西南迁徙。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开建
从1936年首次发现良渚黑陶以来,80多年的考古发掘不断刷新世人对良渚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认知。良渚遗址先后获得了八项“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项“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特别是2007年发现的良渚古城,被专家们视为“中华第一城”。
英国科学院院士兼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在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上的演讲,把良渚遗址放在了世界文明的高度。他说:“良渚遗址考古的最大贡献是把中国的文明史提前1000多年。良渚文明处于古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同的时间。‘神徽’也许不是宗教符号,有可能是国家符号,相当于国旗、国徽。”
弗农·斯卡伯勒表示,过去一些经典的考古学研究显示,往往是先有国家,再由国家统一组织建设大型的基础设施,而良渚恰恰相反。“从良渚的例子来看,是先有水利工程建设,再推进城市化建设。因此,良渚古城外围的水利工程系统与早期国家的起源息息相关。”他说,早期国家如何管理并组织大量的人力修建水利工程值得深入研究。对此,他也进行了合理猜想:宗教、礼仪等因素或许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去年9月1日起,新推出的全国初一 《中国历史》 教科书,已将良渚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高度编入。同时,关于良渚的词条,将被写入 《大百科全书》 历史卷。”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经开建,“将花10年时间打造一个100平方公里的大公园,定位很明确,将其打造成一个‘中华文明朝圣地’,让良渚遗址和万里长城、故宫一样成为响亮的‘中国文化新名片’。”
作者:蒋萍 刘海波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付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