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大足石刻宝顶山卧佛和小佛湾摩崖造像保护修缮工程正式启动。宝顶山卧佛,佛半身卧长3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雕半身卧佛造像,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科学、宗教价值。由于卧佛暴露在露天环境中,在千百年自然营力和人为因素等影响下,石刻造像发育了多种病害。此次保护修复坚持保持现状、最小干预的原则,注重保持大足石刻宝顶山卧佛、小佛湾造像的原有历史风貌。据了解修缮工程预计耗时8年,修复难度比千手观音造像更大。
为何修复?石刻造像50余种病害缠“身” 严重影响艺术价值
宝顶山卧佛、小佛湾造像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千百年自然营力和人为因素等影响下,石刻造像病害缠身,包括:砂岩表层劣化、盐析、造像局部残损、表面污染、历史修复材料老化失效、石砌体局部倾斜、渗水、生物侵蚀、裂隙发育等。
尤其石刻造像表面的彩绘装饰,在自然风化、水害及生物侵蚀等综合作用影响下,出现了颜料酥粉、龟裂、起翘、空鼓、剥落,地仗层剥落,贴金层卷曲、起翘、粉化、剥落……据前期调查统计,卧佛共有病害50余种,劣化十分严重,岌岌可危。
如何修复?采用前期勘察研究+本体保护修缮 具备开工条件
鉴于此,经前期调研和反复论证,“大足石刻宝顶山卧佛、小佛湾造像保护修缮工程”作为川渝石窟保护示范试点项目之一,于2016年5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也是继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之后的又一重大文物保护项目。
工程主要内容为大足石刻宝顶山卧佛、小佛湾文物本体的精细测绘、病害调查评估和研究、各病害的专项治理、本体保护修缮,以及必要的环境整治和技术监测。该工程分为前期勘察研究和本体保护修缮两个阶段。
目前,历时三年时间,项目已完成前期勘察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本体保护修复第一阶段总体技术方案,并报国家文物局获得批准,已具备开工条件。
怎么修复?渗水病害或成直接根源 修缮工作分三阶段具体实施
“首先,由于渗水病害是卧佛摩崖造像区其它几种病害发育的直接或间接根源,渗水病害治理程度及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期保护修复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制定和后期卧佛摩崖造像保护示范点保护修复工程的效果。所以要修复得先治水。”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长蒋思维表示。
其次,项目所面临的病害问题为川渝石窟保护工作面临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特别是潮湿环境下防风化加固、残损修复材料、可溶盐治理、彩绘(含贴金)保护修复技术等在国内外的研究尚未形成系列、成熟、突破性的成果,潮湿环境下部分病害的有效治理至今仍属世界性难题。
“石刻修缮工程是研究型的实施过程,”蒋思维说道,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卧佛摩崖造像保护修缮工程进行了阶段性的划分,并制定了长期的保护研究和修复工作计划。
据介绍,第一阶段,为前期勘察研究设计及局部病害治理阶段,主要完成卧佛石刻造像区病害调查、基础考古、艺术考古及修复补形调查研究等步骤;第二阶段为试验性保护修复阶段,主要完成表面色彩信息提取及留存、残损石刻造像的现场试验性保护修复、试验性保护修复效果跟踪监测;第三阶段为全面保护修复实施阶段,签订保护修复施工合同,试验性修复阶段后三至四年主要完成残损石刻造像保护修复及其它病害治理工作的实施,完成各项病害治理工作保护实施。
来源:综合新华网、华龙网等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付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