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灰色”到“绿色”,从“伤疤”到“宝地”,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徐州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近日,2019徐州城市绿色发展国际论坛开幕,来自联合国人居署、德国、俄罗斯、斯洛伐克、日本等近二十个国家地区的2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徐州,共同探讨、分享交流城市转型创新发展、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改善的可持续性发展等问题。
去年以来,徐州开展了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治理总结、全国采矿废弃地现状摸底评估与分类研究的技术标准研编工作,形成了《黄淮海平原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标准》《采石宕口生态修复技术标准》两部标准;此外,联合国人居署专家组深入实地调研,研究制定了《徐州生态修复与创新区规划导则》,为徐州北部片区的生态修复提供了一套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和可操作的规划导则,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上述标准的制定发布,对我国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极具参考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表示,宕口和采矿塌陷区是当前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从徐州生态“蝶变”的具体实践中所制定出的标准和规则,对于各资源型城市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8年,徐州作为全球唯一城市摘得“联合国人居奖”桂冠,生态修复与固体废物处理工作得到充分肯定,圆满承办2018“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发布了《城市绿色发展徐州倡议》;2019年,生态环境部将徐州纳入中国首批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如今的徐州,全市建成区绿化率43.81%、森林覆盖率3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7平方米。绿色,渐渐成为徐州的主色调。云龙湖、大龙湖、金龙湖、九里湖、潘安湖,群山环绕、绿水悠悠。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南秀北雄、楚韵汉风的城市特质得到充分彰显,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接踵而来……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刘彦随表示:“徐州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和矿业城市,在整个转型过程当中,抓住了生态为生,绿色发展的新机遇,也践行了‘两山’理论,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形成了徐州经验和模式,值得同类型城市和地区去借鉴。”
作者:李园园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付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