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自黄帝创立“冕服”起,华夏民族便有了“衣冠上国”的称谓。华夏衣冠又称为“汉服”,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象征着中国的灿烂文明和精神气质。在浩瀚的华夏衣冠历史上,有一款明制汉服十分引人注目,叫做“衍圣公朝服”,也被称为“红地罗朝服”。昨天,为期2天的第二届“国丝汉服节—明之华章”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以下简称:国丝馆)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汉服爱好者齐聚国丝馆,参加中国传统汉服界的“奥斯卡”盛会。
“汉服之夜”是国丝汉服节活动中最具看点的环节。千秋月汉学社、陈诗宇、董进携《国家宝藏》中的衍圣公朝服而来,并向观众讲述了该套服饰的前世今生。明朝嘉靖年间,14岁即位的嘉靖皇帝,因为想要追封生身父母的尊号,与大臣们开展了长达多年的礼仪之争。在这期间,他热衷于改革不同的礼仪制度,而其中便有关于朝服的规制改革。明衍圣公朝服,出自有“天下第一家”之称的孔子家族。衍圣公,是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享有特权的大贵族。明代衍圣公的品级为二品,但在朝廷会班时,往往位列文臣之首。这个家族自宋代被封为衍圣公之后一直到民国时期,延续了将近千年,是一个最长久的有爵位的家族。朝服一般用于隆重的场合,据《明会典》记载,明代文武百官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降、开读、诏赦、进表、传制等重要场合穿着朝服。这些场合非常严肃,对于礼仪的要求非常严格,明衍圣公朝服正是明代文武百官在最重要的仪式场合上穿着的朝服。
今年的“汉服之夜”以明代服饰为主题,分为“燕居”、“往事”、“仪礼”三个板块,为大家呈现明代不同时期、不同场合服饰的特点和演变过程。“燕居”一般指古代士人退朝而处,在家闲适的生活。吉庐、九晏团队为大家展示了明代中晚期士人家族游园赏玩的场景;六羽、非常道、绮罗团队展示了士人在端午节、中秋节赏月游玩的情景。汉客丝路、万宝德团队和古月今人团队为大家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明万历年间的后宫秘史和明建文时期苏州吴氏先祖的往事。煌煌大明,礼仪端端,踏云馆团队、锦瑟衣庄团队和行之堂、鱼汤团队分别为大家展示了明初永乐帝徐皇后受封前的更衣情景,明代中晚期的士人婚礼和冠礼。
“银瀚论道”是汉服节中为传统服饰文化爱好者们提供的一个学习、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它以论坛的形式,邀请了汉服研究团体和个人发表资料新见及研究心得。此次专家讲座邀请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孙机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扬之水先生以及国丝馆馆长赵丰分别作了题为“明代在服装史上的继承和创新”“更衣记中的奢华之色”“明代丝织品种和设计”的专题讲座。“国丝馆长期致力于纺织服装文化遗产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与传承,有着丰富的历代服饰和现代时装的收藏和展示经验。”国丝馆馆长赵丰表示,此次以中国丝绸为核心举办“国丝汉服节”,旨在为传统服饰文化爱好者以及普通民众提供学习、交流、鉴赏和提升的平台,“让文物活起来,让生活更美好”。另外,在今年的“汉服与时尚”的主题活动上,“汉服萌娃秀”成为新增的一个亮眼活动,传统服饰遇上萌娃,展现给了观众一派天真烂漫的风采。
据悉,为了让更多的观众能够观摩到各项活动,国丝馆在喷泉广场和锦绣廊设置两个直播观看点,在线直播,与观众分享各项精彩活动。在活动期间,国丝馆还专门设计制作了汉服节户外装置艺术,供游客拍照留念,提供汉服租售、传统手工艺市集等配套服务,供游客体验与互动。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汉服之夜”现场,“国丝汉服节”的LOGO正式向社会公众发布,赵丰馆长在致谢词中表示“国丝汉服节”将会持续办下去,2020年的“国丝汉服节”的主题为“宋之雅韵”。
作者:刘海波
编辑:蒋萍
责任编辑:国内报道中心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