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五四运动的发起人是北大师生,宣言的起草人是北大师生,游行队伍的总指挥、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主力军都是北大师生。”今年正值五四运动100周年,由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校史馆、档案馆举办的 “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100周年”纪念展于今日正式开展,以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这也是北京大学校史馆经过一年半改造,重新开放后举办的首个专题展览。
▲由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校史馆、档案馆举办的 “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100周年”纪念展在北大校史馆首层展厅展出。
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迈入北大校史馆的正门,向右侧望去,可看到首层展厅内环墙展示着与五四运动相关的图片、手稿、刊物、学术著作、印章等,并按时间顺序依次划分为“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3大部分,清晰呈现了五四运动的发展脉络以及运动与北大的深切关联。据北大校史馆负责人介绍,此次展览共精选了70余幅珍贵图片,百余件五四时期的实物资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北大校友捐赠。
▲本次展览上展出的《新青年》杂志。
《新青年》里振聋发聩的呼喊、北大学子于运动当天写下的笔记、学生传单上慷慨激昂的陈词再到五四时期蓬勃发展的北大学术刊物——展览上视角不一、囊括广泛的实物资料无声还原着五四前后的历史细节,也系统展示了北京大学作为五四运动策源地与新文化运动中心的重要历史地位,阐释了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光荣传统的开端与发展:当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北大学子率先挺身而出,联合各校发动游行,开启风云激荡的五四序幕;在此之前,在北大校长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下,一大批后来的新文化先贤聚集北大,他们以《新青年》为主阵地,涤荡传统的瑕秽,提倡文化改良运动,使得民主与科学等观念深入学生心中,也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前导。
此外,展览还着重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在北大工作或学习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并推动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进程。除了传统的展览形式,展厅内还摆放着一台电子触摸屏,对展览实物资料做了数字化呈现,观众可以“翻阅”陈列的刊物、放大图片的细节,更为细致、深入地观看整个展览。
▲本次展览上展出的学生街头游行绘图。
五四精神永不过时
“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100周年”纪念展甫一开幕,便迎来不少前来观看的校内外观众。“看到前人们在五四运动中的贡献,心里总会涌出些激动。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也应该放大自己的格局,把眼界扩大到个体命运以外,对公共事务与国家命运报以关切。”——一位前来观展的北大外院学子感慨道。
▲本次展览上展出的北京大学旧址,北大红楼的绘图。
虽然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但是前人们为国家命运上下求索、锐意革新的身影永不褪色,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永不过时。“一百年来,五四精神早已深深融入北大历史血脉和文化基因,‘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成为北大传承不息的光荣传统。”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总结道,“新时代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作为奋斗方向,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为座右铭,践行‘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要求,同全国人民一道担负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李大钊在《新青年》第6卷第5、6号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篇文章。
据悉,除了举办展览重温五四历史与五四精神,北京大学党委还将统筹全校各相关学科和专家学者的力量,发挥校史馆平台作用,全面加强北大与五四运动相关历史研究,做好五四文物的搜集保护和五四历史文献的整理工作,并深入研究五四精神在新时代的新内涵,继续推进当代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研究等工作。
▲本次纪念展上展出的五四前后北大教职员证章与组织徽章。(彭丹/摄)
据北京大学校史馆介绍,此次展览持续至2019年9月8日,每周三、周五、周日的09:30-16:30可进馆参观。校方提示,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校外观众入校前需提前预约并携带好身份证件,详情可关注北京大学保卫部通知,入校按相关规定执行。
作者:彭丹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北京大学提供
编辑:彭丹
责任编辑:江胜信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