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胡杨”项目001号活动点巴楚县市民之家,孩子们正在上国学课。
春去冬来,又是一年。距离上海五千公里外的新疆喀什,此刻的最高气温早已跌破零下,但近200位上海援疆干部人才,却依旧在上海对口喀什地区的莎车、泽普、叶城、巴楚,冒着严寒奔忙着。
在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史家明看来,即将过去的2018年,除了常规的援疆项目和工作,第九批上海援疆干部人才在和喀什当地民众的交往、交流、交融上做足了功夫。他们通过各种方法,用心、用情、用力,把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贯彻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援疆干部人才在加强上海与新疆各族群众联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互动、深化互融、拓宽互助,开展了系列活动,努力把上海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民族团结的优秀典范。不仅喀什民众多了上海亲人,在不少上海百姓的心里,也有了对喀什深深的思念。
扶贫,扶智,更要扶志
周末的巴楚县市民之家,好不热闹!“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演播室里,身着汉服的维吾尔族孩子们神采奕奕地朗诵着经典诗词,学习传统礼仪;多功能教室中,老师带着学生兴致勃勃地用3D打印笔做着手工艺品;乐高教室时不时传出孩子们的喝彩声,进去一看原来小朋友们正在志愿者的带领下用自制的遥控赛车进行绕桩比赛。即便是在走廊里,沿途摆放着的两排最新的科学小实验装置也常常引得家长带着小朋友驻足“尝鲜”。
巴楚县市民之家内,家长带着孩子在学生们制作的模型前驻足观望。
与此同时,巴楚县30名国语口语大赛的获奖学生,已经组队启程前往上海,参加游学交流活动。生怕这些孩子不习惯上海的湿冷,临行前,上海援疆巴楚分指的援疆干部们,还特意捐款为他们每人购置了保暖内衣和冲锋衣。对于他们而言,离开父母前往上海,无疑是一次难得的“看世界”机遇。学生代表帕提古丽告诉笔者,在此之前,自己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巴楚县城,这次到上海游学几天,不仅让她知道了祖国之大,也从心底里萌生了今后报考上海学校的意愿。
这一切改变,与一个叫“小胡杨”的援疆品牌有关。源自巴楚的“小胡杨”,如今已在上海对口四县“茁壮成长”,其宗旨,是要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通过各类活动推进“美好童年、美好少年、美好就业、美好心灵、美好生活”的形成,着力激发当地群众的内生动力。
巴楚县市民之家,是“小胡杨”项目的001号活动点。据巴楚县委副书记、上海援疆巴楚分指挥部指挥长李永波介绍,在当地,类似的活动点已陆续设立了69个,其中乡村活动点就有52个,覆盖了巴楚县43个深度贫困村。短短两年,已开展各类活动400多场,惠及当地群众8万多人次,其中贫困户3万多人次。
巴楚镇的幸福社区,是一个异地搬迁形成的新社区。自从“小胡杨”项目把实践基地设到了那里,很多原本并不熟悉的居民都借着周末带孩子来参加活动的机会成了好朋友。在那里,笔者观摩了一堂亲子课。二十多位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一同坐在教室中,由巴楚县社区教育协会的志愿者努尔曼斯姑·阿布里米提教大家普通话。当天教学的主题是感谢,问到最想感谢谁,好几个孩子都起身拥抱了身后的母亲,并用不太流利的汉语描述起了对母亲的爱。课后,家长热孜完古丽·图尔荪激动地告诉笔者,这样的亲子互动让她非常感动,以前在家里,这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场景。
多次带着学生来到巴楚县市民之家参与“小胡杨”活动的巴楚县第三小学副校长吕燕,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诸多变化。“这些特色项目,对孩子们来说都是全新的。以前,除了上学时间外,孩子们只能在家呆着,但现在每个周末他们都有了新选择。无论是练普通话、学礼仪、演小品还是参与各种动手实践,他们都非常愿意去体验、去尝试。在‘小胡杨’的课堂,他们不仅学到了很多书本外的知识,也掌握了许多新技能。‘小胡杨’让他们的童年生活变得更丰富,也更美好。”
吴汉镇,是上海市第九批援疆干部,也是上海援疆“小胡杨”项目的办公室主任。围绕“小胡杨”项目耕耘近三年,他同样欣喜于见到无数当地农村群众身上那种由内而外的变化。“就说我们今年开展的3D打印课,通过之前从上海公益组织引来的老师带着设备给他们上课,到现在很多孩子已经自发成了 ‘小小创客’,还拉着家长一起参与,大家的积极性远超我们预期。最近我们开展了作品征集,收来的作品很多都充满了创意。在我看来,把‘小胡杨’的点扩散到镇,扩散到乡,甚至扩散到村,等于是把扶贫、扶智、扶志的触角延伸到了农村最基层。实践证明,‘小胡杨’倡导的教育理念,多少会对当地群众的内心有所触动,对于帮助他们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同样也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吴汉镇自豪地说。
上海亲戚来了以后
在上海援疆干部人才的持续发力下,上海对口四县中的泽普县,今年已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摘帽。
泽普县阿克塔木乡园艺场生产的苹果正在装箱打包准备运往上海。
11月20日下午6点,将最后20箱冰糖心苹果搬上大货车,泽普县阿克塔木乡园艺场9组16号的买买提·吐孙长舒一口气。五天后,这些打着上海援疆“双线九进”品牌首发的泽普苹果就随着大货车进到了上海的各个社区销售点。
于买买提这样的普通果农而言,自从和“上海援疆”挂上了钩,家乡出产的这些苹果不仅需求量大了,收购价也跟着水涨船高。买买提告诉笔者,去年当地苹果的收购价最高不过每公斤3.5元;今年,在上海援疆干部的牵线搭桥下,由相关援疆企业直接向果农进行收购,收购价均在每公斤5元以上。援疆企业再将这些优质苹果运送至上海,通过上海援疆的“双线九进”渠道进行线上线下平价销售,让上海市民以最优惠的价格享受到来自对口支援地区的优质农产品。
“这样一来真的就是双得益。一来我们农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就比如我自己,今年光是在苹果上的收入就能有20万左右,忙碌的时候我还请了20多个村民来帮我,他们每月的工资也有3000多元。二来,上海援疆干部一直大力帮扶我们,能让上海百姓尝到我们这里最好的农产品,也表达了我们对上海的感谢之情。”
前来收购苹果的援疆企业上海艾山江贸易公司负责人刘金升告诉笔者,以前他们都是去阿克苏批发苹果,但来了泽普之后发现当地的苹果质量丝毫不逊于阿克苏的:“今年我们已经在泽普收了20多车、1000多吨苹果计划陆续发往上海,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一方面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让上海市民对‘泽普苹果’留下好印象,慢慢树立品牌形象。”
援疆伊始,上海援疆泽普分指副指挥长丁铖惠,就和泽普县9乡14村4组的贫困户图尼亚孜·萨比克结下了亲戚。两年来,丁铖惠每隔一两个月总要到图尼亚孜家走一走,看看亲戚家有啥实际困难。在援疆干部的帮助下,图尼亚孜家的庭院里陆续添了葡萄架、禽舍以及牛羊,屋子里也陆续有了沙发、书桌、双人床等现代化家具。最近一次走访,得知图尼亚孜已经顺利脱了贫,丁铖惠又给他送去了一吨援疆爱心冬煤,以便他们在寒冷的夜晚能烧煤取暖。
白天,当地百姓一般都靠烧木头取暖,到了晚上,如果能烧上煤,对百姓而言无疑会很方便。于是丁铖惠和援疆干部们一合计,决定自掏腰包给他们各自的“结亲户”每家买上一吨煤。
这下,不仅是各家“结亲户”,就连在村里担任第一书记的泽普县团委书记周斌,都被这些援疆干部的暖心义举深深打动了:“他们是真心关心我们的百姓,每位援疆干部在村里都有结亲户。他们每次来村里,除了给大家带来脱贫致富的金点子,还会细致观察百姓所需,尽心尽力帮助他们生活得更好。”
泽普县委副书记、上海援疆泽普分指指挥长胡志宏告诉笔者,在泽普县阿依库勒乡,尽管已经整体脱贫,但由于群众对厕所的观念意识还未完全改变,当地14个行政村的农村厕所大都面临着脏、乱、臭的局面。得知乡里计划为每个村修建公共厕所却又苦于资金有限,上海援疆干部和后方一番商量,决定利用闵行区的援疆资金,帮助当地完成这一好事。眼下,相关项目已完成初步选址。等到明年,14座全新的公共厕所就将在阿依库勒乡的14个行政村陆续建成,“美丽乡村”,未来可期。
手拉手,收获新朋友
“终于有我自己的桌子了,可以不用蹲着写作业了,有了台灯,以后写作业应该不会再眼花了。太棒了!我一定要好好读书。”这是今年上海援疆莎车分指挥部向莎车县伊什库力乡克什拉克村集中捐赠233套桌椅和台灯时的感人一幕。当一名儿童看到援疆干部给家中送来的崭新桌椅和台灯,脸上随即洋溢出满满的幸福。
莎车县人民医院城南分院的小儿脑瘫康复中心内,医生帮助患儿康复治疗。
上海浦东新区对口援建的莎车县,是新疆人口第一大县,也是喀什地区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县市之一。莎车县委副书记、上海援疆莎车分指挥部指挥长虞刚杰告诉记者,在前期走村入户大调研的过程中,上海援疆莎车分指挥部调研组看到很多村民家中没有桌椅,孩子只能在昏暗的灯光下趴在床上或蹲在地上写作业,既不利于他们学习,也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为此,在自治区经信委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协助下,上海援疆莎车分指挥部的援疆干部慷慨解囊,订购了200多套可升降桌椅和台灯赠送给全村有学生的村民家庭,帮助他们改善家中学生的学习条件。
近日,由浦东新区昌邑小学、浦东外国语学校学生认领的100条微心愿,与莎车县第三小学、恰热克镇中学成功对接。包括画笔、书籍、电子词典、运动用品等一大批捐赠物资送到了莎车的受助学生手中。
阿斯亚·王苏甫艾麦提,是莎车县第三小学二年级7班的学生。她收到的,是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昌邑小学二年级4班曲泽宇等十位同学捐赠的书包、书籍、电子词典、画笔等学习用品。看到用蕾丝丝带扎成的礼盒上,还贴着一只用彩纸折叠的千纸鹤,小阿斯亚羞涩地说,这是她今年最开心的一天。
无独有偶。上海世博家园实验小学,日前也举行了一次全校规模的爱心义卖。师生齐参与,共筹得爱心款34000多元,随后用这些钱购买了800多套书包和文具套装,捐赠给了远在莎车县米夏镇的恰热克学校。在上海世博家园实验小学校长冯政峥看来,教育本身就是要发现和培养孩子的真、善、美。通过这样的义卖让上海学生和新疆学生结对子、交朋友,不仅能给孩子们留下快乐,更是一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今年暑假,在上海举行的浦莎青少年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中,莎车县荒地镇中学的夏姆西努尔·麦麦提同学,就结识了一位叫丁艺沄的上海小伙伴:“我们的兴趣特别相近,都特别喜欢音乐。她的钢琴弹得特别好,我送给了她我们的民族乐器热瓦普,她特别喜欢。我们约好了,今后通过微信多交流,我教她弹奏热瓦普,她教我钢琴方面的知识。”
在和莎车当地百姓的交往、交流、交融上,除了援疆干部的频频发力,上海援疆医生也在积极行动。
在莎车县人民医院城南分院3楼,今年多了一家由第九批上海援疆医生打造的小儿脑瘫康复中心。9岁的脑瘫患儿祖力皮卡尔,每天都要到那里接受康复治疗。一年前,一场小手术导致祖力皮卡尔全身瘫痪,经医生检查发现,原来祖力皮卡尔天生脑血管畸形,但此前一直无人知晓。经过数次手术后,今年8月份,家长闻讯带着祖力皮卡尔找到了莎车脑瘫患儿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
成立不过半年多,如今康复中心已经收治了500多名脑瘫患儿。在经过不同阶段的康复治疗后,不少孩子的语言表达、自理能力有了明显改善。上海援疆医生、莎车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董沛晶告诉笔者,之所以成立这家机构,是因为他们在调研后发现南疆地区缺乏规范化的高危儿童随访监测和康复体系,等到发现孩子有问题已为时过晚。“当地及周边其实脑瘫病患数量不少,但从前缺乏相对正规的治疗康复手段。尽管这并非我们援疆医生的工作主业,但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机构,能尽可能帮助更多脑瘫患儿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从而降低这些家庭因病返贫的风险。”董沛晶说。
让喀什人更了解家乡
无球训练、带球过人、分组对抗……11月中旬的一天,在叶城二中的足球场上,一堂专业的足球训练课正在上演,尽管此时当地的室外气温,已跌破冰点。
在上海教练的指导下,叶城二中爱好足球的学生正在进行专业训练。
球场上,教练员带着大家做起了有趣的小游戏,调动大家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生动的肢体动作语言,给大家讲解了脚外侧运球、脚内侧传球等基本的技术要领,示范并纠正同学们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们则全情投入,认真按照教练的要求转身、控球、传球、分组对抗。一个多小时的训练过后,艾尔夏提和米尔哈提两位足球小将已满头大汗,但他俩依旧围着来自上海竞达足球俱乐部的教练问个不停。
艾尔夏提和米尔哈提是叶城二中的高二学生,也是校篮球队员。
一年前,在上海援疆叶城分指挥部的牵线搭桥下,上海竞达体育俱乐部的专业教练们来到叶城,开展公益援疆行暨足球嘉年华活动,对当地师生开展足球培训。200多位热爱足球的学生不仅收到了俱乐部捐赠的体育用品,更是接受到了专业足球理论和实战训练。
正是在那次嘉年华活动中,艾尔夏提和米尔哈提彻底爱上了足球,随后加入了校足球队。这一次,看到熟悉的上海教练又来了,艾尔夏提和米尔哈提格外兴奋。
在叶城县委副书记、上海援疆叶城分指挥部指挥长胡广看来,青少年足球的培养没有终点,足球属于每一个爱它的孩子们,能够通过上海的专业俱乐部把校园足球文化带到叶城,并让足球给孩子们真正带去快乐,是他们乐此不疲组织类似公益活动的初衷。
叶城县柯克亚乡13村的加仙姑丽·麦提托合提,以前从没离开过乡里。但最近,刚满40岁的她却接连去了县城的烈士陵园和锡提亚谜城景区。促使她成行的,是一场由上海援疆叶城分指挥部发起的名为“叶城人游叶城”的惠民旅游活动。光是最近的一场去锡提亚谜城景区的活动,就持续了26天,吸引了1000多名当地群众热情参与。这其中,有各个乡镇、社区的贫困户,也有驻村干部、大学生等。
在锡提亚谜城带领当地百姓开发旅游的艾克拜尔·艾则孜,对这样的活动大为赞赏:“本来冬天就是旅游淡季,但现在每天都有几十个游客通过‘叶城人游叶城’来到景区,一来能提升景区知名度,二来也能适当增收,帮助参与经营的贫困户顺利渡过淡季关。”
其实,不仅仅是叶城,类似的活动今年也在巴楚、泽普、莎车等地频频上演。
为什么要组织这样的活动?在上海援疆干部看来,不少喀什百姓没有很多机会走出村庄,可能这一辈子最远的就是去过县城一次。他们希望通过组织这样的“万人手拉手看喀什”活动,鼓励更多当地人看看家乡的新变化,让少数民族同胞和汉族同胞一起结伴参观上海对口援建四县的援建成果、城乡变化和红色旅游景点,让干部群众充分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实施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喀什城乡建设的巨大变化、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和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果。
据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史家明介绍,除了 “万人手拉手看喀什”活动,他们还组织了对口四县的优秀教师、医生、警察、致富带头人、脱贫摘帽农民、计划生育模范家庭、民族团结模范等到内地进行参观学习活动,让他们深切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及强大,进一步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明年,我们还会在上海和喀什之间组织更多的结对共建、更多的互动交流、更多的旅游包机专列,通过各种交往交流交融的手段,不断增进沪喀两地各族群众民族团结。”史家明表示。
编辑:周俊超
图片:秦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