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室西壁山水屏风。
▲乐舞图局部。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通报,该院考古专家去年对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的唐代墓葬——李道坚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该墓墓室内的壁画内容丰富,题材独特,其山水屏风壁画为目前发现的唐代纪年墓中最早的山水屏风壁画。
李道坚墓位于富平县西南城关镇新庄村道理组,属唐高祖李渊陵墓——献陵的陪葬墓,处于献陵东北约2公里处。该墓曾多次被盗,当地文物部门1994年曾做过初步调查,将该墓命名为富平朱家道村壁画唐墓,发表的相关资料被研究唐墓壁画的学者多次引用。由于被盗严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去年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截止目前,墓葬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已经结束,对墓葬周边遗迹的勘探及墓葬壁画的保护工作正在进行中。
李道坚墓为一座长斜坡墓道单室砖墓。墓室地面封土已经被破坏,残存部分直径约3米,高约1.5米。因多次被盗,该墓陪葬品已经基本不存,仅在第二天井下壁龛内出土一批陶俑,其中有较多的骆驼俑。另外在甬道口出土墓志一盒。
▲卧狮图 。
▲甬道仕女。
根据墓志释读,墓主李道坚为唐高祖李渊的重孙。据史料记载,李道坚的祖父为鲁王李灵夔,父亲为范阳郡王李蔼。史料记载,李灵夔“少有美誉,善音律,好学问,工草隶”。李蔼“艺辍多材,慈深善诲,蔼夙奉趋庭之训,早擅临池之工”。祖父与父亲均有一定艺术造诣,但都死于武则天时期的政治斗争中。而李道坚“严有礼法,闺门肃如也.......州据水陆都会,前后刺史多渎利,唯道坚以清毅称”,曾在多个地方任州刺史。州刺史是权力较大的领导岗位,很多人入职后都会给自己谋利,但李道坚却坚守原则,清廉奉公。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王小蒙介绍,李道坚墓壁画虽经多次被盗及水浸,部分壁画脱落,但残余内容仍十分丰富,墓道内有昆仑奴、侍从、羽人驭青龙及白虎等,墓室内部东壁为乐舞图,北壁有双鹤屏风、昆仑奴牵牛屏风;西壁为六扇山水屏风;南壁有卧狮屏风。
专家研究证实,这座墓葬壁画内容丰富,题材独特,而西壁的山水屏风壁画,为目前发现的唐代纪年墓中最早的山水屏风壁画。而墓志的出土对墓葬的时代有了明确的认识。专家希望通过考古、文保、艺术史、美术等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手段,对该墓展现的唐代政治、艺术、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据介绍,去年以来,该院对李道坚墓壁画开展了现场科学调查与保护,目的在于利用科技手段解答考古问题,同时在保护中发现、探索新问题,将壁画的科学调查、保护、考古研究融为一体,探索墓葬壁画资料提取与科学保护的工作流程。现场调查保护工作主要包括环境监测、信息采集、材质分析、病害调查及临时保护处理。
▲陶骆驼。
▲陶马。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陶骆驼。
▲ 墓葬俯瞰。
初步调查研究发现,该壁画的主要颜料为矿物颜料,部分区域发现了较为微弱的荧光反应,可能与有机材料的使用有关,制作工艺为唐代壁画常见的麦草泥加白灰层的制作方法。由于墓葬被多次盗掘,以及受地下水的影响,壁画的病害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大面积的错位、开裂、起甲、空鼓等。文保专家在考古现场对壁画上述病害进行了及时的保护处理,稳定错位层,加固空鼓壁画,回贴开裂、起翘壁画,对酥粉壁画进行加固,使壁画处于稳定状况。最后,对脱落的残块以及环境样品进行采集,用于后续分析研究。
在发掘现场进行的这些调查保护工作,对壁画进行全面的信息提取,满足了后续研究成果深化和完整资料存储的需求,同时为制定更加准确、有利于实验室科学复原的保护性揭取方案提供了依据。
图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