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重建后的独克宗古城里参观游玩。崔永江摄
■本报记者 王星 叶志明
初冬的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处处透露着祥和与宁静。广场中央,随时准备着与游客合影的狮头藏獒懒散地趴在石板路上;唐卡画院门前,几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徒,正席地而坐,在画板上学习线条勾勒;时不时,也会有一队队游客,登上古城最高处的龟山公园,合力转动那个高21米、重60吨的世界最大转经筒。
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独克宗古城,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中转站,也是雪域藏乡和滇域民族文化交融之处,有着“月光之城”的美誉。然而,2014年1月11日凌晨的那场大火,让独克宗古城的居民和商户伤透了心。
按照当地政府的承诺,将用三年时间,完成独克宗古城的恢复重建。而作为对口支援云南的省市,上海市也专门投入1.2亿元资金,分三年支持独克宗古城的恢复重建,其中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各出资3000万元。如今,覆盖整个独克宗古城1.5平方公里范围的三期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已顺利结束,正等待最后的验收。眼看着曾经的满目疮痍,被一点一滴的崭新面貌渐渐覆盖,每一个心系独克宗的人,想必都会对它的未来充满信心。
含泪推倒自家老宅
古城内措廊与依若木廊交汇处的一幢两层楼近400平方米的藏式民居,曾是藏族妇女江初与家人相守了一辈子的家园。尽管红火的“古城经济”让周围多数邻居将房子出租给了商户,但她一家人却始终舍不得搬离这栋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宅。2014年1月11日凌晨,突如其来的火光,将古城的夜彻底照亮。之前刚跳完广场舞回家躺下没多久的江初,见此情景马上提起水桶,加入灭火大军。而她的家,距离东侧的起火点白塔附近,不过百米之遥。
肆虐的大火借着西北风很快蔓延开来,眼看着火势冲着自家方向袭来,江初含着泪,朝一旁的消防员喊出了一个让她终身难忘的决定:“快把我们家房子推倒形成隔离带吧!”哪怕是时隔三年多再忆起这心酸一幕,江初依然忍不住落了泪:“我入党已有10多年了。我觉得,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那一刻,如果我不这样做,恐怕这场大火会波及更多的房屋和百姓。”
随着独克宗古城恢复重建的全面启动,陆续拿到赔偿款的当地居民开始了对自家楼房的重建。此时,一个原本就在古城做餐饮生意的韩国女老板向江初抛来了橄榄枝,希望能租下她家这块地盘,重建后开设餐馆。“我和她的合同,一签就是20年,每年的租金是10万元。连外国同胞都对独克宗的未来这么有信心,我们这些当地百姓,没有理由不加油干,重建我们的美好家园!”江初坚定地说。
“看好独克宗的未来”
根据古城恢复重建指挥部给出的最新数字,当初受灾的246户居民中,目前已有244户完成了房屋重建。这些重建均按照 《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火灾恢复重建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及《民居恢复与改造建设规划》 进行,严格杜绝超标准搭建等现象,而在主体不改变的前提下,重建房屋均增加了防火、卫生间、淋浴等更多宜居设施。
重建速度最快的,要数四方街的居民老赵家。2014年8月动工,不过三个月,他家占地120平方米的两层新房就建设完毕。2015年春节过后,老赵的银器店便重新开门营业。“刚开始时,来的游客还不多,但这两年随着大规模重建的完成,我感觉前来独克宗的游客数量正在逐渐增多。”老赵说。
来自河南的商人张振宇,则干脆放下了在丽江的客栈生意,一门心思在独克宗扎根。他此前买下两栋老宅,一栋自己开客栈,另一栋则租给别人开酒吧。开酒吧的那栋被大火烧毁后,张振宇不仅拿到了赔偿款,在土地确权后还拿到了属于他的“土地证”。“其实当初买下的时候很多人说我胆子大,因为只有口头约定,即便想卖也卖不掉,没想到这次拿到了‘土地证’,现在就算有人向我买,我也舍不得卖,因为我看好独克宗的未来。”张振宇说。
记者从上海援滇干部联络组了解到,除了做好资金援助,上海还在独克宗古城的开发提升上做好帮扶工作。同样以古镇闻名的闵行区七宝镇,就曾派出专家团队与独克宗古城管委会就古城重建后的旅游特色开发、招商引资等进行了充分交流,全力支持独克宗古城的“涅槃重生”。
全面提升古城基础设施
尽管“修旧如旧,建新如旧”是此次重建的首要原则,但在跟随独克宗古城管委会副主任杨继祖慢慢在古城转上一圈后,记者还是了解到了许多不同以往之处。
“整个古城的恢复重建需要12亿元投入。之所以投入这么大、耗时这么久,还是想借此机会全面提升古城的基础设施水平,包括核心区及其周边区域。除了原有的给排水、电力等管线,我们还新铺设了先进的消防设施,如排污管线、天然气管道以及光纤网线等,而且这些管网统统被铺设到了50厘米厚的冻土层下,确保未来的运营安全。”杨继祖说,独克宗古城在恢复重建过程中,除了加强火灾监测系统建设,提升了监测、预测及预警能力,也加强了专业消防系统及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和提升了民居防火设施水平。这样,独克宗古城就能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
(本报11月21日香格里拉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