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联书店青浦朱家角店“旅行者书房”。(上海三联书店供图)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属于上海书展的一周里,如织的人流涌向上海市中心的同时,一场场书香接力在各郊区的书店举行。在青浦朱家角,孩子们为“亲子阅读绘”涂鸦;青少年给角里书房当“一日店长”;年轻人聚在水岸边的市集以书之名狂欢;阖家老小在 《小王子》 的体验读书会里感受经典魅力。此处,距离书展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大约45公里。
2017上海书展的分会场活动走遍了全市16个区的实体书店,其中280余场发生在城市的远端。读者得以看见:在这座傍水而生的城市,还有如此多美好的书店随母亲河水,一路流淌一路播撒书的芬芳。
水流不止,书香不断。这些距离中心城区几十公里之遥的郊区书店,也如城市的水系一样,静静滋养着每一颗爱书的心。
各具特色的书店被送入郊区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向记者证实了两个趋势:“今年上海新开大中型实体书店20余家,选址在中心城区以外的越来越多;除了新华书店作为国家发行渠道,承担着向郊区布局的使命之外,越来越多民营书店、社会力量,把各具特色的书店送入郊区。”
读者提起言几又,新天地湖滨路上那家早已不是唯一,闵行的虹桥经济开发区、浦东张江的长泰广场、闵行七宝地区都在近一年间相继开张。
大众书局总经理助理朱兵把实体书店成批入驻郊区的原因一分为二,一是由于上海市政府坚定有力的扶持,靠政策、奖励等办法,把书店纳入了城市发展的布局;另一层原因则是市场的需求。21世纪以来,上海的城市建设悄然改变着人口地理分布,大量中心城区的居民迁居到新家。“惠南镇就是这样一个大型社区,许多居民搬家到此的同时,也希望读书、买书能在新家门口完成。所以,大众书局惠南店以9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接待读者,一年盈收达到两年的预期。”
类似这样的人口导入地区,上海还有许多。这就意味着,单靠一两家图书企业的力量,很难满足人们多层次的阅读需求。有人希望家门口买得到优质亲子读物,有人希望周末能在家周边喝杯咖啡看一下午书,也有人希望晚间的读书分享会后不会因交通问题而担心回不了家。“兼具功能与颜值的‘最美’社区型书店,应该是每个人口导入区的标配。”崇明区、嘉定马陆地区都是大众书局潜在的新店,因为上海郊区的书店才刚刚开始发力。
成全都市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上海实体书店越开越偏远,创意越来越新鲜。“最美”的头衔不再是钟书阁专属,“水乡书屋”“海边书坊”“旅行者书房”等,一个个实体书店的雅号层出不穷。在郊区,许多书店经营者和当地相关部门,合力书写“阅读+”的大文章。
“阅读+美景”,这大抵能概括钟书阁松江泰晤士店,用两年时光完成了书店以书为本的升级换代。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晓净从侧面印证了书店的美好景象:“有时候周末的小镇上车辆需要限流。”“阅读+”模式下的郊区特色书店,成全了许多都市人“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松江,与阅读有关的旅行,钟书阁能承担“半日游”;佘山脚下上海三联书店开设的“山脚下的书屋”也可度半天时光。在金山,城市沙滩旁的书店,是“读一本书,喝一杯茶,望一片海,赏一赏金山农民画”的好去处;海阔东岸文创园里,“椅子咖啡”内各式各样的艺术类书、收藏级别的书,亦是书虫慕名而来的理由。
青浦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周思琴告诉记者,“阅读”已成为朱家角打造“特色小镇”的关键词。“阅读小镇”基于两大优势:其一在客流,目前朱家角每年游客量在500万人次左右。其二在阅读的底蕴。早在10年前,朱家角就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藏书之乡”的称号。单单是镇上林家村的薄荷香文苑就有藏书一万余册。2014年,小镇上引进了三联书店,策划的阅读文化活动从一年20多场到如今一年逾50场。今年,朱家角的尚都里文化街区再推角里书房,独特的三角形外貌,邀请当地居民轮流当店长的文化体验活动,都让这家店声名鹊起。
朱家角现有的书店、阅读空间几乎都在放生桥南岸,服务于本地居民。规划中,放生桥北岸将是一大片以书为底色的旅游文化区:书店街已与国内的大社、名社顺利接洽,主题客栈将为爱书的灵魂造一片旅途中的“书房样板屋”。未来再到此处的游客,一天不走是常态———来了,在书店街徜徉,去水边听听作家学者的分享会,到客栈里与书同眠。或许有一天,提到朱家角人们就能想到文学与书籍,就像讲到爱丁堡会想起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