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室党支部发布“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深空文化衫。(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供图)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句话常被用来描述将远大理想与扎实努力结合在一起的精神。用它来定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四室的风格,最适合不过。这个党员比例接近90%的团队,始终将党建作为工作的引领,其党建活动的名称也带有鲜明的航天色彩:星家园。
“四室”的全称是深空探测与空间科学总体室。目前,它是我国深空探测任务规划、方案设计、探测器工程研制的主要承担者。对于“星家园”的含义,“四室”这样解释:“星”,寓意星辰大海,不断探索太阳系地外天体,努力迈向深远星空,是团队孜孜不倦的追求;“家园”,寓意百舸争流,在深空中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第二家园,是团队持久的动力源泉。
“星空理想”激发热情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成立于1969年,是上海航天系统内三大总体所之一,有“中国气象卫星的摇篮”之称。由于深空探测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比起整个卫星所,四室相当年轻,它正式组建于2010年12月31日。
关于为何选择跨年前一天组建,党支部书记姚红莲说:“成立第二天就是‘十二五’开局,我们必须抓紧时间有所作为。”
自此,四室党支部通过各种方式,在党员中不断树立“千帆竞发、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技术骨干、“金牌班组长”、党员张嵬带记者参观了四室的研究室:墙上挂着党支部牵头制作的一块块宣传板,一句句与星空相关的格言透露出他们的追求与境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深深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理想以实干为根基。以上海航天局“融入式、科学化”党建工作格局为指导,四室的党支部工作与航天任务紧密结合。平日,他们将质量控制、研制管理等渗透进“两学一做”党课教育,持续开展系列活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年终,党支部牵头举办“深空之星”评优,让党员以无记名方式选出心目中最认可的同事,给予精神鼓励。曾获“深空之星”的总体主任设计师、党员牛俊坡这样说:“一个人不能没有情怀。爱岗敬业、探索数亿公里外的深远星空,激励研制队伍不断向前。”
理想与信念的确立,让四室人迸发出忘我的工作热情。每到项目冲刺时刻,大家日均工作时间总会达到十多个小时,全身心投入技术攻关。博士党员谢攀更是连续一周把家安在了研究室。带着这样的劲头,四室不断刷新着自己的纪录:三个月完成深空探测器总体方案设计,一个月完成全系统桌面综合测试,牵头申报的课题实现上海航天科技部973项目“零的突破”……
“深空之路”蹄疾步稳
中国的深空探测之路,必须依靠自主开发的深空探测器迈出;自主探测器,核心技术和装备只能靠自己研制。四室党支部积极营造“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的工作环境,并以此作为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依据。
深空不比近地,目的地距离地球异常遥远,探测器与地面的通信,常受天体长期的阻隔与干扰。为掌握深空探测的主动权,有两大难题必须给出解答:一是能否实现深空定位和导航的技术突破,让探测器自己判断“我在哪里”“要去哪里”;二是怎样实现探测器的自我管理、自主飞行,让它能在一定时间内变成自动驾驶飞船。
在党支部协调、党员带头下,四室为主、牵头联合国内八家单位攻关。他们立足国际视野和前沿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天文测速导航的新思路,满足太阳系尺度下的飞行导航需求。在自主控制技术方面,四室党员团队通过三年努力,不负众望,取得明显进展,为深空探测项目的启动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领航护航”以人为本
党建的关键是做好人的工作。针对航天特点,围绕深空特色,四室党支部在培育年轻人才、推动跨领域跨地域人才形成合力等方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整个上海卫星所,四室团队总体更年轻,不过他们承担的却是深空探测的“抓总”任务。为帮助青年人尽快成长,四室党支部针对不同年龄段和能力层次的人才,设计了“领航”“护航”“远航”的人才培养三部曲。“领航”阶段,多位资深设计师会为一位年轻设计师做指导,带他参加各类重大活动,使其迅速融入实战、增长能力。到了“护航”和“远航”阶段,党支部敢于向年轻人压担子,让他们挑大梁,帮助他们积累经验、赢得信任。此外,为推动青年设计师成长为复合型技术人才,党支部常引导他们同时参与五到六个分系统的研制工作,由多位相关行业专家进行指导。几年下来,四室党支部的这一人才培养策略成效明显,业务精、能力强的深空人才梯队快速成型。目前在四室,副主任设计师以上人才比重已接近四分之三。
深空探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决定了哪怕在子系统的研制中,往往都要汇聚国内几十上百家单位,形成集中攻关的“临时团队”。为提升这类团队的战斗力,化解技术人才来源分散、短时挂靠、协调难度大的难题。四室党支部想出对策,让来自不同院所、高校、企业的党员组建成“党员责任团队”,党组织在形成凝聚力、激发责任心方面的优势,在这些跨地区、跨单位、跨领域项目的实施中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