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晶卉
在很多消费者心中,每年最主要的电商大促有两次,一次是年中的“618”,还有一次就是年末的“双11”。有所不同的是,前者由京东主导,后者由阿里巴巴领衔。
随着6月18日的临近,“猫狗大战”再度升温。多位品牌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今年的“二选一”特别严重,选边站队越来越重要。分析人士认为,每次电商大促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二选一”情况,今年有所加剧,主要是因为两个电商平台商品品类趋同,消费红利的逐渐衰退也使电商平台更在意商家是否“忠心”。
商家被迫作“艰难的抉择”
“我们选择参加了京东的主场活动,天猫那里的流量就基本废了。”刘梁(化名) 在电话那头叹了一口气,“本来这个月定的业绩目标,被二选一这么一搅和,能完成80%就不错了。”
刘梁是沪上知名的户外服装品牌运营负责人,2012年前后该品牌在天猫开设了旗舰店,2014年底入驻京东。他告诉记者,此前每次“双11”和“618”都会发生“二选一”,但没想到这次特别厉害,“5月底的时候,天猫的小二就通过电话、聊天等方式发出‘警告’,希望我们不参加京东的大促、不用平台优惠券、不在相应会场出LOGO,否则就会遭到降权的处罚”。
刘梁最后作出了“艰难的抉择”,放弃天猫,参加京东的活动,“我做过数据分析,天猫在服饰类目上做得最早,盘子最大,但增速在放慢。以户外服饰为例,今年1-5月,天猫的盘子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没有增长,但京东是新的业绩增长点,我们1-5月在京东的销售同比增长超过三位数,不敢放弃这个渠道”。
这么抉择的结果,是天猫上的流量“消失”了,“我们的会场位置,原来在40家户外品牌商户中排第四五位,现在是最后几位,生意同比去年几近腰斩。”
记者了解到,“二选一”的小动作在今年的“会场”里比较普遍。此前,在微博上,包括Lily商务时装、伊芙丽等许多品牌官微突然爆出一轮激烈言辞,集体指责京东在“618”期间“将系统后台锁死”,致使“商家无法下架和操作商品”,随后这些官微被删除。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些都是“二选一”带来的冲突。
平台争锋不能让商家和消费者“买单”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类似于让商家站队、进行“二选一”等这样的明争暗斗,在零售行业屡见不鲜,这是个“罗生门”,或许很难真正说清谁是谁非。他分析认为,今年的情况加剧,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电商平台发展加速,品类越来越趋同,比如:京东以前的强项在3C品牌,今年开始发力服装品类,遭遇天猫“阻击”很正常。此外,由于消费红利逐渐衰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平台一定更看中“忠心”的商户。
平台的争锋,给商家和消费者造成的负担和影响在所难免。“上述行为或涉嫌违反了《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认为,对于商家而言,电商平台是其销售渠道,选择哪个渠道是其经营自主权,“二选一”限制了其销售渠道,必然影响其商业利益。
早在2015年,工商总局便针对“双11”“双12”等电商大促发布《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对“二选一”持否定态度。其中第十一条明确规定,“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不得违反《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限制、排斥平台内的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参加其他第三方交易平台组织的促销活动”。
刘梁坦言,按照现在的趋势,预计“双11”期间“二选一”还会继续加剧。他认为,屡次出现这类情况,会极大影响到商家的利益,最终也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商家与平台之间的合作是打开销路的前提,希望双方能营造良好的销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