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行驶在广西南宁市屯里特大桥上O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这是今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目中的一段话。说起“中国车”,就不禁让人想起奔跑在全中国甚至各大洲的“子弹头”和它的“兄弟们”。
过去五年间,行走在轨道上的“中国车”不仅“缩小”了中国,也联通了世界,打响了高端装备“中国造”的品牌。
不断壮大的“列车家族”
6月5日,北京门头沟区石门营,一辆近百米长的列车驶过即将开通运营的S1线。在北京首条磁浮线上,这辆“舞动”着“中国红”色带的列车进行了热滑试验,以检测车辆供电、信号系统等运行是否正常。
据中国中车唐山公司中低速磁浮列车交付经理李雨生介绍,利用电磁铁吸引力,这辆“玲龙号”列车“浮”于空中平稳运行,离轨道有0.8厘米—1厘米。
“玲龙号”是中国轨道交通车辆的新成员,而中国轨道交通车辆几乎都来自中国中车。过去五年间,这一“家族”不断发展壮大。
据中国中车董事长刘化龙介绍,近五年来,中国中车研制了时速160公里到时速380公里之间不同速度等级的高速动车组和城际动车组,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动车组家族”,这些动车组已经投入到2.2万公里的高速铁路和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等城际铁路。
不仅如此,着眼于推动高铁走向新阶段,中国中车正在研究时速350公里的卧铺动车组、货运动车组、可变编组的动车组以及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
此外,在机车领域,中国中车研发了时速160公里的“准高速”机车,让国产内燃机车首次登上青藏高原;在铁路货车领域,中国中车成功研制了载重百吨的铁路货车。
全面自主的“中国技术”
今年2月25日10时33分,随着G65次列车驶出北京西站,我国自行设计研制、拥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样车上线运营。
自2012年以来,在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导下,集合国内有关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优势力量,我国开展了中国标准动车组设计研制工作,先后完成总体技术条件制定、方案设计、整车型式试验、科学实验、空载运行、模拟载荷试验等工作,今年1月3日取得国家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和制造许可证。
早在去年7月1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就在郑(州)徐(州)线上“激情相会”,各以超过420公里的速度交会而行,完成了世界最高速的动车组交会试验。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管理部主任周黎表示,试验的成功进一步验证了中国标准动车组整体技术性能,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高速铁路核心技术。
“中国标准动车组首次实现了动车组牵引、制动、网络控制系统的自主化,表明高铁动车组技术实现全面自主化。中国高铁总体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部分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周黎说。
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
6月1日是中国中车成立两周年的日子。
两年间,带着“中国中车”标志的产品已经覆盖到全球六大洲102个国家和地区,并在美国波士顿、芝加哥、洛杉矶、费城、英国伦敦等高端市场连续获得订单。刘化龙说:“在美国市场上,中国中车实现了从‘走出去’到‘留下来’,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金名片’”。
迄今为止,中国中车在美国已经获得地铁和通勤客车订单达1359辆。仅仅在最近半年内,就先后在波士顿、洛杉矶获得184辆地铁订单,在费城获得45辆通勤客车订单。
今年4月12日,在洛杉矶地铁采购签约仪式上,洛杉矶大都会交通局首席执行官菲尔·华盛顿这样评价中国中车:之所以选择“中国制造”,是因为“中国中车是全球最好的轨道车辆制造商之一”,其车辆的性价比、质量以及过往的表现赢得了信誉。
不仅在美国市场,中国中车还为巴西里约
世界杯和奥运会提供地铁和电动车组,为沙特提供朝觐专列,为马来西亚提供“准高速”动车组等,均赢得国际社会的称赞。特别是中国中车已经获得印尼高速动车组订单,拉开了中国高速动车组走向世界的序幕。
质量是“中国车”赢得尊重的根本。今年5月3日上午,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客车制造中心装配一车间在生产现场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美国波士顿项目装配阶段投产启动会。这只是波士顿地铁制造中的一个普通环节,但最普通的一线工人都明白,中国出口美国的第一列地铁必须在他们的手中变成记录历史的精品工程。“这是一个输不起的项目,必须尽心竭力做好。”刘化龙说。
新华社记者 樊曦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