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陕记者 韩宏
一声声鸟鸣,打破了阳阴村清晨的宁静。5时40分,王明发动了大客车马达,记者目送着当天的班车从阳阴村开出。
这是阳阴—丹凤班车线路5月19日正式运营以来,村里发往县城的第10趟班车。每天这个时间发车,途经五个站点后到达县城,单趟3个半小时;下午2时20分,再从县城往回开。班车的运营,结束了阳阴村百姓步行或骑摩托出山的历史。
“不是工作队坚持,这条路修不起来”
戴静安是车上唯一的乘客,他是阳阴村的村民,种植了7000多袋香菇,今天去县城修刺孔机。他告诉记者,过去他要步行一个多小时赶到六公里外的花瓶子,搭乘过路车。
阳阴村地处秦巴山区,是丹凤县最为偏远的行政村,距县城61公里,距镇上40多公里。这里群山错落,交通极为不便,4条通村路多是山石路,村民进出必须翻山越岭,途中要翻越的“八里杠岭”极其险峻。
送走王明和他的班车,以及班车上的乘客戴静安,驻村采访的记者又搭上了陈涛的私家车。陈涛是陕西省人社厅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车上还有一位同行者———省人社厅派驻丹凤县的挂职副县长刘凯。刘凯和陈涛今天一起去查看花阳路(花魁村—阳阴村)的施工现场。
10公里长的花阳路,是阳阴村村民出山最近的道,连接着两个镇子。以前这是羊肠小道,山石路面,村民们从这里步行或骑摩托车出山,到达大山那边的312国道。
“三河八岔十八组”是对阳阴村的描绘,全村529户1691人,散落在绵延的60多公里沟道两旁,人均不到三分地。全村贫困户150户、贫困人口470人,省人社厅帮扶117户390人。从2014年起,厅里派工作队驻村开展精准帮扶,117名处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
花阳路是陕西省人社厅精准扶贫的重点工程。刘凯介绍说,厅里自筹100万元,并协调省交通厅解决180万元,对8公里的路面进行拓宽和硬化,6月底前完成路基的拓宽、推填、帮基、沉淀和验收,10月底前完成硬化。
陈涛管他自家的“坐骑“叫“国产坦克”,凭着它跑遍了全村。由于山道难行,驻村以来,已经换了4个轮胎和变速箱。凭借着他们的坚持,花阳路正在成为山里村民奔向小康的富裕之路。一位村民说:“不是驻村工作队坚持,这条路修不起来!”
“目前,毛路已经基本打通,正在加宽加固,接下来,让路面进行自然沉淀,在汛期到来之前赶紧硬化,不然的话,大雨一来,这路就毁了。”陈涛说,“我们这一任重点是打通这条路,发展产业,引进投资商,谈好的一家农产品加工厂,可解决村里100人就业。通车后,它会成为一条旅游线路,把油牡丹等经济作物引进来。”
“水都不喝一口,这些人倔强得很”
上午10时40分,我们来到一处急转弯工地,挖掘机在吊运大石头,我们只好弃车步行。村口急转弯路段下方,原先2.5米的路面已拓宽到4.5米,路边的山崖已被切削。在建的公路在村民张正海门前延伸,遮阳大棚下,码放着一摞摞香菇袋料菌棒,屋里也堆得满当。张家26岁的聋哑儿张顺涛跟着父亲把我们引进门。张顺涛在一家合作社打工,每天收入100元,管三顿饭。
陈涛觉得张顺涛很聪明,他会发微信、自拍、购物,“他给自己架了一座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省厅领导了解情况后决定送其到聋哑学校,但几次做工作,都被谢绝了。张顺涛一会儿倚在门框听我们说话,一会儿又拿着水壶添水,随后拿出手机与我们交流。“你能听到我们说话吗?”张顺涛踮起脚跟看刘凯写字,很快点头。刘凯打算再带他去看一次病。
张正海家中有一万多袋香菇袋料菌棒,喂了一头母猪,12个猪崽卖掉了7个。“说良心话,工作队一直在扶持我,还给我贷了5万元的免息贷款。没有国家的扶持,我啥也搞不成!”
中午12时40分,张家摆上饭菜,招呼吃饭,张顺涛也硬拉着留我们,我们表示要回去吃。张顺涛眼神里流露出失望,张正海则一直追到路边挽留。路上,刘凯解释说:“我们不能在老百姓家里吃饭,给他们添麻烦,这是我们的纪律。”他告诉陈涛,随后去买点东西给张家送去,“别伤了他们的心。”
山那边已经通行了一段的花阳路从村民张志龙家门前穿过。说起工作队不在村民家吃饭,67岁的老人激动不已:“水都不喝一口,饭热了一遍遍也不吃,这些人倔强得很!他们修路,比管自己的娃还认真,你见过这样的人吗? 像这样的干部,哪有啥说的?!”
“他们是真帮实帮,群众打心眼里敬佩”
记者在阳阴村采访,提起省人社厅三轮驻村工作队来,村民们总是赞不绝口,话匣子就是关不住。去年,陈涛建了村里第一个微信群“阳阴新村致富群”,目前已发展到100多人,村中出去的近50名大学生也纷纷入了群。
陈涛说,去年10月“癌症村民雨中送伞”的场面,让他至今难忘———那天上午,在一个半山腰,他领着几个专家正勘察地形,突然下起了大雨。身患乳腺癌的村民刘成宏冒雨赶了两公里送来6把伞,60多岁的他自己冒雨返回了,撵都撵不上。后来,他家为修路又无偿自拆了猪圈和杂物间。
村支书李敏向记者列举了帮扶干部进村后做的一件件实事———村里高峰期用电超负荷,是副县长刘凯协调电力部门,把26公里的旧线换成了粗线;上届驻村干部王小虎父亲去世后,带着70多岁的母亲驻村扶贫;村民陈胜存想办羊场,本届驻村工作队队长马乔开车把他拉到一家养殖大户取经,陈胜存如今养起了100只羊,成为养羊示范户;工作队动员李平从外地返乡,并协助办下8万元的创业贷款,在村里建起了规模化、现代化的散养鸡场,现在已发展到5000只鸡、200只鹅的养殖规模。
在人社厅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阳阴村的种植、养殖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如今,全村新建了520亩核桃林、1000余亩优质良种核桃园。40户贫困户种植中药材100多亩,去年71户贫困户免费领到16.3万袋菌棒,今年厅里还将对80户免费发放16万袋菌棒,预期每户收入近2万元。
通过近几年帮扶,阳阴村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村民生活水平切实提高。全村年均种植香菇150户,户均种植7000余袋香菇,年产近110万袋香菇。种植核桃1620余亩,成规模种植户160余户,中草药80余户,近700亩。2016年全村脱贫94户,基本实现“丰衣足食奔小康”的目标。
李敏说:“村民们都说,工作队是真帮实帮,真正放下架子,与群众打成一片,不说空话,不打官腔,群众打心眼里敬佩!”(本报丹凤6月1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