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湫莎
在5月30日我国第一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即将到来之际,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将于明天在北京颁奖。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尚勇在昨天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首届评选产生出了10个奖牌获奖团队、28名奖章获奖人选和254名奖状获奖人选。
短板攻坚争先突破,前沿探索争相领跑,转化创业争当先锋,普及服务争做贡献。在这场由全国8100万科技工作者竞相参与的“创新争先行动”中,上海科学家表现不俗:根据公示名单,今年上海共有1个奖牌获奖团队、1位奖章获奖人和20名奖状获得者榜上有名———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强大使命感召下,上海科技工作者时不我待,勇当先锋。
创新争先,需要一种使命感
尚勇表示,“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重要科技奖项,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技奖项与重大人才计划的有机衔接,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
科技大奖的设立,对于埋头于实验室、十年磨一剑的科学家而言,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激励。正处于科创中心建设进程中的上海也深知,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做出一流的成果,也才能拥有与世界一流水准对话的能力。
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摘得了今年上海唯一一块全国创新争先奖牌。鲜为人知的是,它是全国人数最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是国内自主培养的“土教授”,却用25年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实验室带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此次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章的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褚君浩院士,凭借多年来在科普领域的耕耘脱颖而出。曾多年担任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的他说,作为院士群体中的一员,除了通过科研为国家发展提供思想,还要通过科普,让更多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让科学精神浸润人心,在此基础上产生出更多出色的科学家。
能收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朱美芳教授有些意外。不过,申报材料上的一条描述或许蕴藏着她的获奖理由———从事材料科学研究30多年来,跑了100多家企业,解决了其中20多家企业的实际问题。她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科技三会”上号召大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些年来与企业共同成长已经成了她的科研秘诀,现在她的学生去单位实习,总会带着问题回来与她一起研究。
期盼更多科学家的故事为人所知
一年前的5月30日,朱美芳在北京召开的“科技三会”现场,感受到了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殷切期盼;一年后,又去北京领奖的她表示,获奖是最好的“节日”礼物。
全国创新争先奖的颁发,也将拉开庆祝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序幕。从今年开始,全国8100万科技工作者将像护士、教师、记者一样,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
为全国科技工作者设立一个行业节日,这在其他国家并没有先例。褚君浩表示,设立节日是对该行业从业者的最大肯定,有助于调动和激发全体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和潜力。
上海市科协主席陈凯先院士与许多科技工作者谈过心,聊过天。他时常感慨:“如果他们的故事,能为更多人所熟知就好了。”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科技人员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20年将会超过1亿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岗位上默默无闻,甚至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陈凯先说,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分子的氛围,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首先要让更多科学家的贡献和情怀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