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入口多块LED大屏幕展现上海各个方面的发展。本报记者陈龙摄
本报记者 蒋竹云 王蔚
5年的时光,能给一座城市镌刻下怎样的改变和成就?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上海展览中心东一馆,“逐梦新时代·上海2012 2017”大型主题展览即将在这里揭开面纱。跟随讲解员一路走来,在1个小时左右“走马观花”的观展行程中,记者仿佛乘上时光机,重温了过去五年上海的发展历程,欣喜不已、意犹未尽。
成就世界五彩斑斓
穿过高耸的巨型门楼踏入展厅,记者就被眼前的画面所震撼。十块八米高的LED屏在左右两边整齐排列,气势恢宏。闪动的画面上,一分半钟的视频演绎着上海在2012 2017年间取得的杰出成就。作为展览的第一个亮点展项,“成就殿堂”在营造出殿堂感和仪式感的同时,也让观众对整个展览的内容和结构有了总体认知。
本次展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基本框架,创新布展理念。记者发现,展览的第一板块聚焦“自贸区”、“科创中心”两大国家战略的建设成果和教育改革等七项改革成果,是整个展览的“重头戏”。伴随着参观不断深入,展区的主题色也在不断变换。讲解员介绍说,展览设计了“未来靛、和谐橙、生态绿、灿烂黄、梦想蓝、中国红”六种颜色呼应六大主题,也象征着上海发展的缤纷梦想。
展项亮点目不暇接
来到展览第二板块,记者踏进一块36平方米的上海版图,悬在头顶上方的立方体投影矩阵“我们的城市”开始放映。通过四面环绕的高科技多媒体屏,上海在城市管理和治理方面的成绩一一呈现眼前,包括针对“五违四必”、交通违法等城市顽疾的“补短板”等。
“亮点”一个接一个:体验式场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通过水鸟、芦苇荡等布景营造出绿色生态的观展氛围;投影艺术墙“航运中心”,通过投影和灯光之间的配合演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小火车艺术装置串联起的文化坐标地图“上海出品”,使用了裸眼3D画形式……生动直观的新媒体、多媒体影像和装置,使展览充满了感染力与震撼力。
微电影浓缩大梦想
每个展览板块结尾处,屏幕上的微电影都引人驻足。此次展览的六大主题都配合制作了2至3分钟的主题微电影,通过生动的镜头语言、鲜活的人物和故事,浓缩和提炼上海五年辉煌成就,成为又一创新。
由本报精心制作的微电影 《心愿》,是展览中“推进共享·成就梦想”板块的主题微电影,《心愿》 讲述了5个温暖的故事,故事里主人公的心愿一一实现,也成就了这座城市的梦想:奔波看病的老人迎来了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为孩子上学发愁的家长发现家门口有了好学校,归国人才获得了更多的创业扶持,蜗居在老房子里的一大家子搬入了新居,与文化生活疏离的家庭走进了美好的艺术殿堂……影片以小见大、以点及面,用独特的视角、文艺的画面,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里的人们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影片中,“全国最美医生”严正本色出演,3年前本报曾拍摄了由他主演的微电影 《第51把钥匙》,3年过去了,严医生放置居民钥匙的木盒
子变成了铁盒子,里面的钥匙也越来越多,他欣慰地告诉记者,随着上海家庭医生制度的推广,现在全市有1000万人签约了家庭医生。艺术来源于真实的素材,这些微电影中的数字,正是上海五年成就的精彩注解。
用市民视角讲好故事
展览中,一张记录城市地标“上海中心”建设过程的照片 《在云端的日子》 令记者印象深刻。白云相伴,云端追梦,画面中正在632米高空塔吊上作业的建设者,展现着不畏艰险、敢于拼搏的精神风貌,而这张照片正是由一名建设者拍摄的。
为了使观众更有共鸣,本次展览中有1000多张照片出自广大市民之手,他们用自己的视角和镜头,讲述了心中、眼中的“上海五年成就”,环卫、建筑、外卖、医护等普通劳动者成为热门“主角”。而这些作品均从今年3月市委宣传部、文汇报社、市文联主办的“逐梦新时代2012 2017”全媒体市民摄影大赛中精选而来,大赛共征集到5万余幅摄影作品,其中的众多优秀作品出现在了本次展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