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明将全力推进集团从单一的电影放映向电影放映和剧场演艺两大主业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大戏院修缮改造投入运营;成立大光明演艺经纪公司,到2019年实现旗下剧场每年演出500场次;引进、培育演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更好地服务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今年,大光明院线成立15周年。昨天,上海丽星汇影院等五家影院签约加盟大光明。至此,大光明旗下影院突破60家,但大光明显然不满足于此。昨天公布的集团品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显示:大光明将全力推进集团从单一的电影放映向电影放映和剧场演艺两大主业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大戏院修缮改造投入运营;成立大光明演艺经纪公司,到2019年实现旗下剧场每年演出500场次;引进、培育演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更好地服务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大”戏院将定位为“小”剧场
牛庄路上的中国大戏院,1929年兴建,1931年1月30日开业。由周炳臣、赵如泉和黄楚九三人集资开设,当时专演京剧。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它几经易手,先后更名为三星大舞台、更新舞台、中国大戏院、中国剧场,后又复名中国大戏院。上世纪40年代中期,梅兰芳、程砚秋、袁世海、李少春、马连良、张君秋、李万春、言慧珠等京剧名家在此登台献艺,成为沪上京剧四大舞台之一。
中国大戏院建筑本身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约1258平方米,营业总面积3884平方米。它是一幢现代派风格的建筑,立面简洁,没有多余装饰,朴素大方,外墙为清水红砖墙。
除中国大戏院外,大光明集团还拥有黄浦剧场、共舞台这两个历史悠久的剧场,以及具有80多年历史的大光明电影院和和平影都。按照黄浦区委、区政府建设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的战略要求,今年年底中国大戏院将完成全部装修和修缮工程。
结合此次修缮,大光明表示将更好地发挥中国大戏院、黄浦剧场的规模和联动效应,成立大光明演艺经纪公司,探索形成运作市场化、管理集约化、招商一体化的管理机制。用“文化+”理念,推进集团电影放映和剧场演艺与商业、旅游、科创、金融、教育的创新融合。比如,剧场功能多元化,从以演出经营为主拓展到兼具时尚发布、艺术展览、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依托剧场所在街区的特色和面貌,将剧场与其他文化艺术业态和公共空间连结成更加紧密的共生关系。同时,通过加大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文化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中国大戏院和黄浦剧场这两个中小剧场的综合优势,通过与国内外知名文化演艺机构合作,引进符合剧场功能定位的驻场演出和品牌节目,从而形成剧场自身特色。
争取每年增加十家影院
大光明院线成立于2002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院线之一,也是上海本地两家院线之一。大光明的院线拓展模式也将得以改变——由当前点对点、零散的拓展模式逐步向区块化模式转变,即在重点区域寻求与当地电影终端市场的代表性企业合作,由后者协助影院拓展,从而提高影院加盟的速度和数量。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集团集约化管理,做好对连锁影院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就是为了让“大光明”三个字闪闪发光,迅速“圈粉”。据悉,院线规模争取每年增加10家,到2019年达到80家。
“圈粉”,首先要擦亮金字招牌。目前,大光明集团已在江苏徐州、浙江义乌开展了比较成功的合作,未来还将向更多地区进驻。特别是在数字发行时代,院线和影院的关系似乎越来越疏远,大光明表示,将做好更多服务,加大力度培养影院管理、设计、后期服务等方面人才,为加盟影院提供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营销策划等服务。
“圈粉”,还要有实力。大光明提出“突出原创突出人”的思路,将通过与国内外艺术类高校合作,为人才培养培训以及引进提供通道,为剧场演出提供原创性内容。此外,还将在日常经营实践中,培养锻炼一支熟悉影院和剧场管理运营、结构相对合理的人才队伍。
引入金融资本撬动产业升级
新时期的大光明,还将探索文化产业运营与资本之间的融合。推进会现场,大光明文化集团与联想集团旗下君创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全国知名影剧院设备集成商上海永乐影视技术设备有限公司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电影产业与金融、技术强强联手,资源共享,促进盘活和优化配置文化资源。
据透露,下一步,大光明将在院线拓展、剧场运营管理、内容制作、营销推广等环节引入金融资本,助推提升产业能级,并进一步与影剧院技术设备商等战略合作,寻求在场地和设备方面联手拓展集团剧场、影院发展的空间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