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艺术节闭幕演出歌剧《伊戈尔王》在上海大剧院上演。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本报讯(记者徐璐明)历时1个月的第18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昨晚在上海大剧院圆满闭幕。中外嘉宾一同欣赏了莫斯科新歌剧院歌剧《伊戈尔王》。
每到金秋收获季节,上海就会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一年一度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今年如期摆开文化盛宴。来自64个国家和国内30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的13000名艺术工作者相约申城,各类活动共惠及400多万人次。
本届艺术节舞台演出共献演49台剧目101场,平均出票率和上座率超过九成,上海民族乐团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罗密欧与朱丽叶》、国家话剧院话剧《北京法源寺》等16部剧目出票率达到100%。
本届艺术节“艺术天空”系列演出覆盖全市16个区的24个室外和室内场地,共献演41台86场精彩剧目,并且将更多优质节目资源辐射至金山、奉贤、崇明等远郊地区。“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5年来委约59位青年艺术家推出了50部原创作品,今年共带来10部委约作品,61项190场演出、近40项大师讲座、工作坊、展览等文化活动。艺术教育共举办63项103场进入学校、社区、商圈的活动。今年艺术教育更是深入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级学校,本市27所中小学成为首批“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合作学校”。
今年共有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420余家机构参加艺术节交易会,其中,国外机构超过165家,推介演出45台。据统计,交易会期间达成了超过387项涉境外项目与创投的合作意向,其中,国内演艺节目“走出去”意向146项,境外节目“引进来”意向196项。优秀的原创新作已成为“走出去”市场主导,多国参会代表认为,交易会推介的节目和走出去选拔作品的含金量显著提高。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长董伟致词并宣布本届艺术节圆满闭幕,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以及有关部门领导、各国驻沪领馆官员以及中外各界人士出席闭幕式。
董伟致闭幕词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一直以来将“办成国际一流艺术节”作为活动定位和发展目标,积极推动中外文化艺术的对话与合作,培育青年艺术人才和原创作品,探索文艺创新与文化发展,重视文化惠民,普及艺术教育,广大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充分享受到文化建设和文化交流带来的丰硕成果。
为了表彰中外艺术家对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支持与贡献,本届艺术节把“特别贡献”荣誉称号授予了指挥大师夏尔·迪图瓦和舞蹈家谭元元。
又讯 (记者徐璐明) 昨晚,莫斯科新歌剧院以一台俄罗斯国民歌剧 《伊戈尔王》 压轴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该剧是莫斯科新歌剧院2008年新创作的作品,莫斯科新歌剧院音乐总监兼指挥詹·莱瑟姆-凯尼格介绍,这一版本的 《伊戈尔王》 自创作完成后,已在欧洲等地进行了多次巡回演出,这次首次来到中国,希望能将最纯正的俄罗斯艺术之美展现给上海的观众。
歌剧 《伊戈尔王》 是一部描写俄罗斯人民为争取统一和独立而斗争的宏伟史诗,是俄罗斯民族乐派歌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鲍罗丁最富有强烈个性的作品。歌剧脚本是鲍罗丁根据十二世纪的一部俄罗斯史诗 《伊戈尔王出征记》 谱写而成,故事叙述了古俄罗斯建国时代诺夫哥罗德大公伊戈尔同南方游牧民族波罗维茨人战争,为拯救被强敌蹂躏的祖国,失利被俘的伊戈尔最终脱险归来。
作品创作始于1869年,直到鲍罗丁去世,实际只完成了一部分,后由他的朋友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格拉祖诺夫整理完成。得益于近年来俄罗斯文化的复兴,歌剧团重新审视了俄罗斯传统歌剧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伊戈尔王》也得以重新创作。
“这部歌剧展现了更多对人性与痛苦的思考,并希望能以此来启迪观看它的人们。”詹·莱瑟姆-凯尼格说,这部歌剧的序曲巧妙地采用歌剧中的众多主题,展示出两个敌对阵营和戏剧冲突。剧中优美的东方旋律、细腻的和声语言、色彩性的配置效果均令人回味无穷。著名的唱段有雅洛斯芙娜的咏叹调、伊戈尔王的咏叹调;特别是第二幕中的 《波罗维茨人的舞蹈》,以优美的旋律、鲜艳的色彩、奔放的风情,充分表现了俄罗斯歌剧音乐的民族特点。同时,该剧的舞美背景设计都力求与人物表现及氛围营造相契合,参照俄罗斯人对于文化审美的态度,其中蕴涵了许多俄罗斯文化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