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惟
如何避免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恐龙”?在昨天举行的第28次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以《失控》《科技想要什么》《技术元素》《必然》闻名的未来学家凯文·凯利在主旨演讲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他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企业最终都会消亡,而城市和互联网一样,都会有无限的扩张,但他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一切都是无限的,而是增长是无限的。”对于这个话题,与会的上海市政府的国际高参们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从多个侧面对上海城市未来发展和经济转型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综合竞争力最关键
“互联网+”时代,城市竞争并不单纯拼技术。本届市长咨询会主席、WPP首席执行官苏铭天认为,决定一个国家乃至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的,不仅仅是技术。
上海在建设智慧城市时,可以借鉴哪些国际经验? 苏铭天表示,美国、日本、韩国都是典范,其中美国西海岸在高科技运用方面是最佳案例。苏铭天说,从综合竞争力看,德国、加拿大、英国等都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归根结底,国家乃至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不仅仅看技术,软硬基础设施都很重要,例如医疗、教育、交通等,还要考虑历史、文化以及对人的吸引力”。
打造城市的数码“基石”
城市如何跟上数码时代的节奏?ABB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毕福指出,数码时代的城市发展速度要跟上数码化,以此来打造最佳产业流程,同时打造良好的人才。
史毕福对上海未来发展提出四个建议:打造数码基石;结合数码基石推进具体行业创新;确立各行各业专长知识;要保证数码化世界存续。
建立良好的银行机制
野村控股集团CEO永井浩二说,上海不仅具备发展传统行业的坚实基础,也具有发展新兴产业的基础。推动这些行业的发展,要建立可靠的、良好的银行机制。
他认为,上海已经成为亚洲商业中心城市的代表,上海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灵活运作,加速“互联网+”构想,这样才能成为世界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
互联网驱动的数字城市
印孚瑟斯CEO兼总经理史维学博士介绍了美国硅谷的经验,硅谷比上海年轻得多,但非常“多样化”,那里集中了大学、投资方、非营利性组织,提供培训、孵化空间等等。这种不断地更新和创新,一定会产生非常积极的成果,因为互联网就是这么设计的。当上海拥抱“互联网+”的时候,要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帮助上海成为互联网驱动的数字城市,不仅是智慧城市,还要成为一个数字城市,成为一个具有活力、拥抱所有人的城市。
率先推行“精准医疗”
换一个医生、换一个医院,一切就要从头再来,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施万认为,智慧城市要靠大数据来打造“精准医疗”。例如,现在子宫肌瘤等疾病高发,要靠预防和早期治疗来减少死亡率,上海有条件率先实施精准医疗。通过运用大数据,将碎片化的信息整合起来,在病人换医生、换医院之后,下一个医生直接可以获得病例,知道哪个病人治疗是有效的,哪个病人对于同样的疗法是没有用的。
“智慧交通”缓解拥堵
西门子CEO凯飒说,智慧城市源于智慧政策。治理城市的“拥堵病”,需要企业和社会进行合作。巴黎有一个无人驾驶的轨道交通系统,提升了轨道1号线乘运能力的50%,同时减少能源消耗15%,这就等于效率增加了65%。像这样提升公共交通运能、缓解城市拥堵的措施,上海也可以做到。
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总裁小岛顺彦认为,和其他城市一样,上海也面临城市化的挑战。为了迎接这些挑战,上海已经进行了“互联网+”行动。他认为,开放交通的公共数据,有助于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例如,在西班牙,交通的流量和行人的数据都是通过道路上的传感器收集的,并且向公众公开。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开发他们自己的应用,并且提供高价值的服务”。
敢于颠覆“自我”
面对新的挑战需要自我变革的勇气。贝恩公司董事长加迪耶什说:“任何一个公司要有自己的数字未来,必须愿意颠覆自己的行业,否则的话,其他人就会领先一步。”
他提出,要创造一个数字演进的平台,这个平台需要三个关键的变化,而且这个变化是相互联系的:第一,人才文化。第二,如何进行技术投资。非核心要进行外包,其他人可能做得更好,做得更便宜。第三,“客户为王”。要把客户和公司更紧密联系起来,建立与客户联系紧密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