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礼俗体验活动
■本报记者 顾一琼
传统文化不仅需要从上至下的推动,更需自下而上的响应。从着汉服行汉礼,到跳汉舞庆汉典……在上海,有一个推动传统汉文化传承复兴的社会组织,它的名字———汉未央。
汉未央,全称“上海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挂牌成立于2011年,其前身是建于2005年的 民间 自组织汉未央社团。多年来,汉未央以持续提升的专业能力、规范的组织素养,致力于华夏民族服饰文化、礼乐文明、岁时节日、生活方式的传承与弘扬。在长期的文化实践中,汉未央积淀了一批广受好评的精品项目,而其自身也发展成具备较强文化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青年社会组织。
目前,汉未央将多年来逐步衍生出的精品项目以菜单形式汇编成册,为社会各界精准搜索传统文化服务提供索引。
岁时节日文化整体复兴
据介绍,汉未央出自 《老子》“荒兮,其未央哉”及 《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 夜未央。”央,中央之意。未央,未到中央,引申为未半、未尽、未完成。负责人晓英介绍说,汉未央,即指汉民族的文化传统方兴未艾,薪火相承,永生不灭。
汉未央最出名的就是各类结合传统节日的大型文化体验项目及活动。比如上巳的祭拜活动、元宵灯会,青少年的冠笄礼等等。这些活动大多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在活态的传统文化场景下,参与者从穿戴的体验、耳目的体验再到心灵感悟,由此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与憧憬。
近年来,汉未央又将这样的体验活动细分为岁时节日型、汉服汉礼型、参访调研型、涉外交流型等多种类型。比如,上巳活动已从上巳单一活动拓展为寒食、清明、上巳三节联动,逐渐形成了以寒食改火、清明取火、上巳修禊为核心的体验模式,带动了华夏古典春季岁时节日群落的整体复兴。活动中,寒食改火礼、清明取火礼、上巳修禊礼,处处细节体现文化的感人力量,赋予参礼者与观礼者以“草木枯荣,人亦更生”的天人合一的感悟和“自新不止,自强不息”的生命意识的觉醒。
“新六艺”探索人格养成
刚过去的暑假,汉未央还赴嘉定区嘉定镇街道青少年活动中心,为32名青少年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活动以“君子比德于玉”为主题,紧扣“礼乐家园”这一关键词,通过传统文化互动体验,耳濡目染玉器之美,言传身教玉德之美,传承华夏君子温润如玉之道,提升市民文明礼仪修养,助推家庭亲爱、邻里和睦、社会有序。
活动中,青少年换上汉服,跟随汉未央工作人 员一起诵读《礼记》、《诗经》 等典籍中关于 玉的经典文句、经典篇章,在诵读中理解玉之仁、玉之理、玉之智、玉之勇、玉之廉,领会玉的精神美。
随后,大家学起了传统礼仪,以玉德为君子修德修身的标杆,在礼仪训练的揖让进退、周旋升降、俯仰吐纳中,明孝悌之节、长幼之序、敦厚之俗。
青少年,是汉未央推动传统文化过程中的重要对象。这两年,汉未央特别开设了华夏君子淑女养成课程,依托传统文化资源探索当代青少年人格养成之道。以“树人塑人”观念为引导,开发设计了“新六艺”传统文化培训体系。通过礼、舞、射、工、茶、书等课程,让青少年不仅受到技与术的训练,更有德与道的养成。
是“煲汤”而非“热炒”
晓英表示,“传统文化的复兴,不是让大家回到古代,而是让传统文化回归市民生活。这个过程是‘煲汤’而非‘炒菜’,急不得。”因此,鼓励更多青年志愿者的加入,也成为汉未央规划的重点。
目前,汉未央论坛注册会员已超7万人,会员以白领和大学生为主,有较强的传统文化自觉,有较强的文化责任意识。
为了对接白领青年的时间及文化需求,让传统文化推广更接地气,汉未央特别开设了“传统岁时节日微剧展演”,主动走进楼宇。即为每个主要传统节日原创一部微小剧,将每个节日的来源和传统生动呈现出来,将岁时节日背后的意韵、精神及价值观揭示出来,让观众受感染,并从观摩者转变为参与者,亲身体验、融入传统岁时节日活动,过上正本清源的中国节。目前,寻找元宵、寻找端午、寻找七夕、寻找中秋等微剧受到了楼宇白领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