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书展场馆内中央大厅的活动吸引众多读者关注。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上海书展迎来大客流,部分书商销售量比去年增长一倍以上;入夜,延续数年的周末夜场继续掌灯
“对话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暨《二手时间》签售”被许多书商公认为“今年最火的签售,没有之一”;杨绛、陈忠实、陆谷孙等大家的作品“终将比人更长寿”;实体书店的转型创意在书展上看来没有最新、只有更新——仅仅几个镜头,已能证明上海书展现场的火热。昨天,在高温下,2016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迎来周末大客流。当读者在“人海里逛书海”,当部分书商销售量比去年增长100%以上,当书香从主展馆飘溢至各大分会场,这座城市把时间交付给了图书,交付给阅读,交付给最值得聆听的声音。
昨天上午8时40分,距离书展正式开馆还有20分钟,上海展览中心3号门前的售票处让读者分批买票。
起早排队的顾伟立告诉记者,赶早集的都是书展的老朋友,“看书的习惯一旦养成便是一辈子”。售票工作人员则说“逢周末就会加印门票,这已是近年来上海书展不变的规律”。同一时间,从南京西路7号门入场的人流从会场一直蜿蜒到了延安中路铜仁路口。
场外忙,场内更热火朝天。9点半,作家邱华栋、文学评论家杨扬等人便在主会场内与读者分享读书经验,掀起一阵高潮。几乎同一时间,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在上海图书馆多功能厅开讲“《河上柏影》:守护故乡自然,瞻望人性温暖”;美国女诗人莎朗·奥兹在徐家汇大修道院畅谈“诗与远方:当下与未来”;作为本届书展主宾省湖北展团的活动,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的《行者》 签售会把近千人流引向友谊会堂三楼;而在六小龄童的楼下,同样有逾千名年轻读者为同样年轻的人气作者夏茗悠捧场……周末的早场一瞥,即饱含书展活动的丰富、多元。更不消说下午3时许,希望一睹诺贝尔奖得主风采的读者让见惯不怪的参展编辑都直呼“出离火爆”。
作为零售型书展,买好书自是读者此行最大的目的。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向来是书展的黄金地段,今年出版“国家队”中国出版集团仍雄踞一半展位。旗下人民文学出版社带来的王树增《长征》、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的连环画《长征·1936》 三部曲、中华书局出版的《掌故》 等图书都是资深书虫追逐的目标。社科精品馆专设的“向大师致敬”区域是另一处人流如织的地方。去年至今,周小燕、草婴、陈忠实、贺友直、杨绛、陆谷孙等多位文化名人辞世;今年又适逢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茅盾诞辰120周年,逝去的写书人在此被读者反复铭记。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杨绛的 《我们仨》、陈忠实的 《白鹿原》 很可能在书展最后几天补仓。中央大厅的另一半展位归属今年书展的主宾省湖北,该展团此次最受瞩目的无疑是堪称“湖北 《四库全书》”的《荆楚文库》。记者在现场看到,首批 《荆楚文库》 有15种21册图书来参展,不少书迷已留下联系方式,希望第一时间预订最新书目。而中央大厅之外,少儿馆亦是周末人流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启发性童书尤其受欢迎。出版社工作人员徐家博说:“今年的销量要比去年增长100%以上,一直以来,上海的年轻父母对孩子阅读水平的看重,令全国书商印象至深。”
午后,已小有收获的一些年轻人在书展西一馆二楼展厅内的“山脚下的书店”席地而坐,沉心阅读。“山脚下的书店”是上海佘山山脚下书店的微缩复刻版,记录了实体书店在转型途中的创新理念。格子状的原木书架宛如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书本构筑的“华盖”之下,鹅卵石状的坐垫似在招呼读者徜徉于自然派的书屋里。而在西一馆二楼展厅内,杭州的晓风书屋则是一派古色古香的江南书院气息:传统门扇、竹制书架,外加团扇、丝巾、榉木对杯、木制书签,美书与美器构筑的阅读生活,让人在炎夏里心驰神往。
入夜,上海书展延续数年的周末夜场悄然掌灯。陈家泠、韩天衡、汪观清、卢辅圣、杨正兴、韩硕等海派书画名家坐镇中心活动区,为厚重的 《海派绘画大系》 签名首发。而在思南文学之家,一场关于书与旅行的对谈从上海延伸到了远方。一切正如中华书局的许女士所说:“都说纸质书不景气,但每年来上海书展看到成队的读者来买书,真的会感动,真的很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