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高深莫测的“鉴宝大师”,实则为群众演员;高档地段、奢华装修的“艺术品拍卖行”,实则为“门面效应”;全球展示、国际拍卖的“美好愿景”,实则为骗取鉴定费……收藏人士张先生本想让手中的传家宝换个好价钱,却未曾想陷入了骗子们设下的“鉴宝圈套”。今年3月,上海公安机关一举捣毁26个团伙开设的35处文玩流通领域诈骗窝点。记者昨天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获悉,上海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共受理文物古玩领域诈骗类审查逮捕案件32起334人,涉及市检察一分院以及静安、黄浦、青浦、徐汇等12家检察院。为确保办案专业精细,市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成立案件协调小组,对上述32起案件跟踪指导,经审查,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213人,追捕29人。
“美国哈佛文物研究院”竟在上海
美国哈佛文物研究院、香港××国际拍卖公司……如此大的名头,想必背景一定十分深厚,谁料想这些都是地地道道的上海本地公司。在普陀区检察院办理的唐某等人诈骗案中,检察官发现犯罪嫌疑人将注册的上海某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虚假冠名为香港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将上海某艺术品检测鉴定技术有限公司虚假冠名为美国哈佛文物研究院,并使用假名对外联络、签订合同,以此隐瞒真实身份,达到诈骗目的。
不光如此,涉案的管理层级犯罪嫌疑人还租用中心区域高档写字楼注册成立所谓艺术品销售、文玩展示拍卖公司,并采用豪华装修手段显示所谓公司实力,以此蒙骗被害人。同时,招募大量管理人员、业务员等作为公司内部员工,开展集中“话术”培训,传授如何通过电话、网络、面谈等形式诱骗客户的方法。这些管理层级的嫌疑人普遍精通文玩领域业务,充分利用文玩藏品真假难辨事件价格不确定等行业特点,作案手法新颖、专业性较强。
以高价收购为幌子先收巨额“鉴宝费”
在检察机关审查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以高价收购藏品或者帮助客户展览、拍卖、联系买家等为诱饵,吸引被害人面谈。一旦被害人有意愿,他们会指定已事先串通或虚构的“海外著名鉴定机构”或“鉴宝专家”,通过使用自购的鉴宝设备进行检测,以此收取被害人高额鉴定、检测费用,待检测后称藏品为假,且不退还相关费用。
市检察一分院办理的卢某某、刘某某犯罪团伙还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雇佣群众演员,组织虚假展览、拍卖,并以流拍为由拒绝被害人退款要求等实施诈骗。同时,犯罪嫌疑人为了达到不退还费用的目的,在与被害人签订的委托服务合同中预设陷阱条款,例如约定流拍等情况下前期费用概不退还等内容,造成个案民刑交织难以辨别的假象。
文玩行业监管空白亟待填补
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目前国内文玩鉴定行业基本都是游走在灰色地带。文玩鉴定机构基本没有准入门槛,也缺乏相应标准,文玩鉴定方面的相关法律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众多的古玩市场、鉴定机构只有工商执照,游离在文物部门监管之外;文玩流通领域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如文玩鉴定需要资深的阅历和丰富的知识来支撑,很难有准确的鉴定结果,给了不法分子随意鉴定的可趁之机。在这类骗局中,嫌疑人还准备了专门的“鉴定协议”,仅从鉴定、展览、拍卖等单个行为来看,实施犯罪的每一步看似都不存在法律缺陷,被害人即使通过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