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申城阳光明媚,沈琼和他的队员们却无暇走出位于东方绿舟训练基地的排球馆,去享受这份暖意。彼时距离全国男排联赛决赛的启幕仅有六天,志在卫冕的上海男排也早早迎来了猴年首训。对于自小成长于专业队的队员们而言,春节假期从来不是能够放下一切的好时机。即便在除夕到初二这三天短暂休整的日子里,亦有不少人归家后独自加练。
队员们肩头的使命感并不难理解,毕竟这是一支从不缺少传奇故事的球队。训练馆门口的白墙上,装裱起的一组组照片忠实记录着“十一冠王”过往的辉煌。“这里的每个球员都了解那些历史,也都渴望着有一天能将自己的照片挂在那面墙上。”在如今的这支上海男排中,沈琼是为数不多的全部11次冠军的亲历者。只不过,从前作为球员,最近两年作为教练。
从初掌教鞭时时常失眠到如今的沉稳平和,曾经的场上队长已逐渐适应了自己的角色转换,也经历了许多旁人无法体会的艰辛。然而,即便是他,在谈及本赛季卢湾体育馆内空空荡荡的看台时也无法抑制住内心的疑惑,不断重复着同一句话,“真的不理解。”
频繁沟通中收获成长
与过去一样,沈琼麾下的这支上海男排采用的依然是半军事化的管理,强调的是“对规定的绝对服从”。两年前的夏天,上任之初的沈琼就与队员们签订了细化到早起时间和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的新规。然而在队员们的眼里,沈琼的角色却并非只是严格的管理者。正如接应戴卿尧所言,“在我相处过的教练中,沈指导和我们年龄最近,沟通起来也最畅通。”
谈及即将于明晚开赛的总决赛,沈琼说,上海男排最大的优势来自“关键时刻从不怯场”的冠军底蕴,但这样的气质从来不会凭空产生。如今,35岁的他依然和队员们吃住在同一栋寝室楼内,从球场上到生活中去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现在队里大多都是自尊心很强的小队员,过于硬性的规定只会让他们产生抵触的情绪。”沈琼说,即便决赛当前自己也不会暂时没收队员的手机,更不会在夜里去突击查房,“谁玩游戏玩多了没睡好,其实一眼就看得出来。要是有人早上训练时打哈欠腿软,也不必点破,给他加点量自然就会明白。”
成年人间的相处摩擦难免,在与外援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尤甚,但良好的沟通机制不断催化着整支球队的磨合。关于违规行为,沈琼有着一套严格的处罚方案,但对于队员们而言,被罚似乎已是一件很久远的事情。“最关键的还是靠自觉,而现在我们都想为上海再去争回一座冠军奖杯。”戴卿尧说。
与球队一同成熟的还有沈琼本人。从执教后第一次叫暂停时紧张地忘给裁判做手势,到如今已渐渐摸索出了选择暂停时机的规律,成长的背后是向老教练、老同行们的耐心讨教,以及夜里不为人知的反复思考。
质疑声中期待爆发
尽管占据着身为卫冕冠军的心理优势,沈琼却明白,如今的上海男排并不那么为外界所看好。在批评者看来,这支年轻球队此前的登顶不过是因为对手的轻视,如今随着对手摆正心态,局面将被彻底改变。批评者口中的所谓“轻视”,既源自对沈琼“少帅”身份的偏见与质疑,也因为在沈琼退役,任琦、方颖超战术地位逐渐边缘化后,上海队少了能在关键时刻稳住场面的绝对核心的客观事实。
赛季初,当深受伤病困扰的上海男排战绩起伏不定时,一切也似乎印证了这种质疑。对此,自球员时代起就“心很大”的沈琼还是一贯的豁达,“我不知道这些声音到底从哪来,但既然现在我们打到了决赛总该平息了。如果这都没有,那我也没必要再去关心这些。”然而,主张“情绪带动技术”的沈琼却也坦承,“现在的这批孩子大多内向,需要更好地释放出来。”
内向的球员并非总是沉寂,只是需要一个爆点去点燃内心的那团火焰,正如去年总决赛上的戴卿尧那样。彼时,这位一度因发挥不佳而被替换下场的乖小孩,在末局连续扣杀得分后,令人颇为意外地冲向场边重拳挥向广告牌,用怒吼宣告着必胜的决心。“到现在我还是很内向,当时大概情绪到了,就彻底放开了,”回忆起当初的疯狂举动,戴卿尧说,如果不是内心求胜的欲望,自己或许也不会迎来情绪上的爆发。过去两年,类似的场面在上海队身上极为罕有,而这也是沈琼对球员们所期盼的成长。
愿看台不再空空荡荡
对于已渐入佳境的沈琼和上海队而言,如今置于面前的最大困惑有二。一来是在“为最大程度发挥外援能力的两边拉开起高球打法”与“最适合本土年轻球员成长的跑动进攻打法”间左右摇摆,二来则是本赛季至今卢湾体育馆内冷清的看台。
如果说前者是在男排联赛进入“外援军备竞赛时代”后所有强队都必须面对的困惑,那么后者的出现则多少令人有些难以理解。尽管受限于市场化程度,男排联赛的球市无法与国内的足球、篮球甚至女排联赛相比拟。但上海队作为争冠球队,位于市中心的主场上座率却常常不足一半,这样的场面在国内却已仅此一家。
“看着北京、山东的主场常常爆满,在那里观众会给客队很大的压力,甚至是言语的刺激。我们却几乎没有主场优势。”沈琼表示。由于与电视转播商未能如期达成协议,本赛季的上海男排甚少有亮相于电视的机会,宣传途径的匮乏甚至让许多球迷无从知晓球队的近况。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乎一整个赛季,直到半个月前,沈琼与队员们趁着半决赛休息的间隙走进了电台的直播室才有所改观。
“那次宣传过后,卢湾体育馆的观众至少多了一两百人。一张男排比赛的门票不过二三十元,更何况事实证明,我们的比赛不缺观赏性,上海队同样也不缺少优秀的战绩。”在沈琼看来,排球讲究节奏与情绪,气氛狂热的主场所改变的不仅是球员内心的失落,还有心理层面的巨大优势。
本周二及周六,总决赛的前两轮,上海男排即将迎来本赛季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两个主场,沈琼和上海男排的队员们都殷切地期盼着卢湾体育馆内久违的助威声与掌声。
本报记者 谢笑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