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希望“十三五”期间,上海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有更好的人才引进管理制度和政策,加大对创新成果的激励表彰。
半果科技联合创始人朴永焕
前不久,我们公司的高科技硬件产品“半果控制中心”上线了,这是一个能解决手机、PC电脑痛点的多功能便携控制设备,也是我们从2014年初创业以来的唯一一款产品,我算了算,我们团队一共47个人,总共花了19个月时间,只为打磨这款产品。
其实,2015年4月至5月,在这款智能硬件设备做到第五个样板时,已准备量产售卖了。但当我把它拿给几位设计师看时,他们的评价是“硬件有接缝,不够酷”。当晚,几位创始人紧急开了一个会,只问一个问题:自己能被这款产品打动吗? 就为了这一点偏执,我们忍痛割舍了那批货,几百万元打了水漂。那时候的感觉,就像眼前出现了一抹亮色,又被自己亲手挡住了,只能继续在黑暗里行走。
作为一个高新科技领域的研发者,偏执和执著是科技创新所必备的“基因”。担任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长达11年之久的安迪·格鲁夫有一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很多原本以为不可能突破的技术,只有更偏执一点、多逼自己一点,才可能出现伟大的创新。
从环境上说,我们这批人赶上了一个创业的好时机。这几年,整个风向是非常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在国家层面,李克强总理在去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 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把创新创业纳入顶层设计;在上海层面,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去年上海市委一号调研课题,明确提出要推进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更快捷、更有效地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高地。这一系列政策“东风”,都有利于我们的创业。
“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个时间节点,刚好是科技界十年一变革的重要转型期。高新技术领域有一个发展规律,每隔十年左右会出现一次技术上的“纵向突破”:上一次在大众消费领域的重大飞跃,还要追溯到2007年乔布斯推出的智能手机;下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纵向突破”应该就在这两年间,现在可预见到的,包括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 (AR)、无人驾驶技术、智能家居联网等,都有可能是突破点。
但是,从一个刚刚诞生的可行性技术到真正能成为生活中的现实生产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创业者本身,要明确突破的意义,那就是为民所用,为生产力所用,而不是停留在单纯的技术概念或技术展示层面,不要被那些诸如“悬浮音响”“智能水杯”等华而不实的“创新”迷惑了双眼。
对于高科技,每个从业者都应该充满敬畏,多一点“偏执”,少一点浮躁。
要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我们还要想尽一切办法引进、留住人才。科技公司的本钱不是估值,也不是资金,而是人才。现阶段多数国内科技公司还停留在横向发展扩张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建设“生态圈”。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从智能手机到智能电视、智能音响的全覆盖,同时也会扼杀垂直科技的“纵向突破”,而背后的主要问题,就是高端人才、技术储备不够。希望“十三五”期间,上海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有更好的人才引进管理制度和政策,加大对创新成果的激励表彰。
当我们迎接下一个重要的技术变革节点时,作为一个1988年出生的年轻创业者,我期待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能实现“纵向突破”,也期待有一天半果科技可以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企业的标志,为大众消费带来革命性的创新震撼。
(本报记者徐晶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