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国驻德大使吴恳(右)出席“2022德国家族企业日”活动。
当地时间7月1日,“德国家族企业与政治基金会”在柏林举办“2022德国家族企业日”活动,活动围绕全球大变革背景,就德国对外经济合作问题与贸易政策进行交流和吹风。中国驻德大使吴恳出席,以“中国视角下的国际贸易构建”为题致辞,并接受现场访谈和交流。
德国家族企业基金会成立于2002年,在德政界和经济界颇具影响力,对德经济政策塑造有推动作用。本年度与会者除300多位德国家族企业和各界代表外,照例还有诸多德、欧重量级政治人物。
基金会主席基尔希多夫教授首先以“剧变的世界——家族企业面临的挑战”为题开场。德国联合政府执政党之一的绿党主席努里波尔、欧委会经济金融事务总干事福韦、德最大在野党基民盟主席墨茨、德数字化和运输部长、德总理府国务秘书库奇斯,及奥地利经济研究所主任菲尔波迈尔等到会,并分别以“转折点——联合政府的回应”“欧盟对当前经济挑战的应对”等为题,就德、欧经济面临的问题、挑战、变革和新动力等不同角度,阐述了政策走向和观点思考。一些德国家族企业代表也做了发言。
吴恳大使的致辞明确指出,当前世界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上,未来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该何去何从,面临新的抉择。个别国家从“美国优先”到“友岸外包”,无不都是在开全球化倒车,鼓动阵营对立和经济、科技、文化脱钩,这是当前国际秩序和贸易合作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吴大使强调,当前中欧关系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分歧,而是心态。心态决定认知,也决定了处理分歧的方式。志同道合是朋友,求同存异也可以成为朋友。国与国交往亦如人与人相处,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彼此的选择,而非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标准或试图去改变对方。近50年中德关系的成功实践和冷战结束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足以说明,只要本着开放包容、相互尊重的精神坚持求同存异,就能超越制度差异和意识形态分歧,实现合作共赢。
吴大使坦率地阐明三点主张,一是不妨客观看待竞争。中方理解德国和欧洲企业维护自身经济技术竞争优势的合理关切,但中国的正当发展权利也应得到尊重。未来中国中产阶级将由4亿扩大到8亿,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而德国制造有足够的竞争力,中德完全可以实现1+1>2的共赢结果。二是应当理性看待经济依赖。中德产业链由“互补”到“互融”是市场规律和商业决策的结果,也是全球化下国际分工使然。三是倡导中德、中欧共同承担维护全球化和开放合作的国际责任,为解决当前世界经济以及国际贸易和投资面临的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促进国际合作与相互理解贡献智慧和力量。
吴恳大使在讲话中5次使用了“理解”一次,凸显其与德政、商各界朋友交流时的真诚和善意。大使也并不回避双方的分歧和矛盾,而是将之放在文化和时代的大背景下理性分析,展示了中国希望与德欧求同存异、互相成就的坦率和胸襟。吴大使在讲话中还数度使用了数字对比和事实举例的方式,显示其对德国人重事实、讲道理的交流方式的熟稔运用。在场的德国朋友对吴大使的讲话也报以热烈掌声。
作者:王蓓华
编辑:沈钦韩 陆纾文
责任编辑:宋琤
图片:王蓓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