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在美国白宫,美国总统拜登与英国首相约翰逊、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召开视频会议并发表联合声明。| 视觉中国
9月15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美国总统乔·拜登与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召开视频会议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三方建立新防务联盟,取名“AUKUS”(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名字的缩写组合)。英美澳表示,为应对21世纪挑战,将增强在印太地区的外交、安全与防务合作,支持澳大利亚皇家海军获得核潜艇编队,未来18个月将通过三方努力制定可行性方案。
英美澳新防务联盟虽未指明对抗中国,但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美国是建立英美澳新防务联盟的推手,目的是维护自身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美国是海洋强国,海上战略支点必须维护。为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力量,美通过建立新防务联盟与英国和澳大利亚一起打造军事威慑力,为对抗俄中等增添砝码。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美英承诺将帮助澳大利亚获得核潜艇。这一行动的结果必然是让澳掌握相关核技术和核材料,美英实际上在国际社会扩散了核技术。但英美澳在联合声明中却依然宣称,美英澳三国坚决致力于维护其在全球核不扩散上的领导者地位,其“双标”和虚伪昭然若揭。
▲ 9月17日,法国召回驻美国、澳大利亚大使。图为法国外交部。| 法新社
英国是美国建立新防务联盟的帮手。自2020年1月底正式“脱欧”后,英国打造“全球化英国”的欲望更加迫切,其行动也在加速进行。后脱欧时代,英国首先需要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诚然英美关系本就非常重要,但在“脱欧”之后英国更加重视这一关系。英国不但要率先与美国商谈双边贸易协定,还要在安全情报等领域加强合作。摆脱欧盟的束缚,英美步调更加一致,在国际事务上的协同与合作也将更加默契。美国推动建立新防务联盟必然少不了英国的位置,英国必须拿出诚意予以支持。
同时,把军事力量扩展到亚太地区也是未来10年英国既定的全球战略诉求。今年3月,英国首相约翰逊向议会提交一份题名为《竞争时代的“全球化英国”:安全、国防、发展和外交政策整合评估》报告,着重提到英国需要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力量存在。英国承认印太地区日益重要,承认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自信心不断增强,但认为中国崛起给英国及其盟友带来了安全、繁荣和价值观等领域的系统性挑战,中英之间是系统性竞争关系。报告还指出,“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将到访地中海、中东及印太地区,到2030年,英国将以最广泛、最整合的方式深度参与印太地区事务,支持互利贸易、共同的安全和价值观。自这份报告提交以来,英国的战略部署逐步付诸实践,“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已开启全球航行,目前仍停留在印太地区,英美澳新防务联盟也正是英国想要的战略平台。
此外,英国积极加盟三方防务也旨在不断提升其科技水平。首相约翰逊表示,让澳大利亚获得核潜艇编队是世界上最为复杂、技术要求最高的工程之一,要持续数十年,还要有最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英国参与其中不仅为其提供了数百个高技术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为英国提供新机会以巩固其在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增强其专业知识水平。英国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四,软实力全球第三,航空航天工业每年创收148亿英镑。要想保持这些优势,就要不断寻找新的机会和平台。在英国看来,为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编队更多是种机遇。
澳大利亚或许是新防务联盟的主要受益者。澳大利亚一直想提升军事实力,前几年已与法国签署协议,准备建造12艘潜艇,价值900亿澳元。英美承诺为澳提供核潜艇技术后,澳大利亚撕毁了与法国的潜艇合同。有了英美的担保,澳大利亚未来的潜艇编队将从常规动力升至核动力,防务力量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然而,澳大利亚也应看清,英美各有所图,而非单纯为了增强澳方的防务能力。近年来,澳大利亚逐步成为美国对抗中国的桥头堡,甘愿当美国的马前卒。澳大利亚已放弃了务实外交的传统,把中国视为其安全和繁荣的主要威胁,积极响应美国号召,但这是种战略误判。未来中国的崛起必然是全方位的,不仅是经济实力的提升,也是军事、文化、制度等领域的整体崛起。澳大利亚把中国作为其战略对手可能短期内能得到美西方技术或政策支持,但这并非长久之策,澳大利亚无法单从军事上阻止中国发展。或许,澳大利亚决策者也明白,澳必须选边站队,积极向美国靠拢才能获得切实利益,尤其是美国的先进技术。
总体看,在这个新防务联盟中,美国出于遏制中国的长远战略考虑,不惜与他人共享核技术,选择支持澳大利亚发展核潜艇。英国则把这次合作当成是其“脱欧”后再次走向全球的力量彰显,英国更加注重实际,的确看到为澳大利亚建造潜艇能够为其带来工作岗位,也能提升其科技能力。澳大利亚是新防务联盟中的出资方,暂且不考虑核潜艇建成后对中国能产生多大威慑,只建造核潜艇就要数十年光景,费用定然高于此前与法国达成的协定,更何况英美的承诺并非总是有效,政府一换届可能导致合同终止,澳大利亚的核潜艇梦可能随时破灭。澳大利亚还应明白,小国在大国之间玩弄政治终究没有好结局,很可能成为大国间妥协的牺牲品。
作者:李冠杰(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编辑:刘畅
责任编辑:宋琤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