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19年年底开始,澳大利亚发生罕见规模林火,1月11日,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东南部科希丘什科国家公园,一只受伤的鹦鹉在过火的丛林里觅食。| 新华社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日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举办的“我们星球的现状”的活动中发表了一场全球瞩目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我们的星球出现了故障”。
正如古特雷斯所言,对人类和地球而言,2020年都是前所未有的一年。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扰乱了全世界的生活。与此同时,地球升温和气候问题也愈演愈烈。
温室气体浓度已达到300万年来最高水平
目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已达到300万年来的最高水平,而且气候变化趋势并未因疫情止步。数据显示,由于近年来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上升,过去1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已加速升高。
联合国环境署12月发布的《2020年排放差距报告》发现,尽管今年受疫情影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世界仍朝着截至本世纪末升温突破3℃的方向发展。2020年极有可能成为有现代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而诸如野火、风暴和干旱还会持续产生破坏力。在2020年10月“国际减少灾害风险日”之际,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等机构发布了《灾害的代价2000-2019》报告,指出全球气候灾害数量在21世纪前20年出现了快速上升的趋势,极端天气已经成为21世纪最主要的灾害来源。
联合国环境署还指出,面对科学目标与政策行动间的实际差距,各国政府等不起,我们每一个个体和每一个家庭也等不起,一旦到达气候变化临界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将会发生不可预知且颠覆性的改变。在今年年底的气候雄心峰会上,古特雷斯呼吁全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
如今《巴黎协定》已达成5周年,世界却未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巴黎协定》承诺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幅尽可能控制在1.5℃之内,但实际上《巴黎协定》作出的承诺远远不够,更何况这些承诺还未兑现。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水平已处于创纪录高位,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了1.2℃。如果不作出改变,气温升幅在本世纪末可能达到灾难性的3℃以上。
气候变化与新冠疫情影响叠加,重创全球经济
2020年气候变化问题与新冠肺炎疫情相互影响、叠加共振,对全球经济造成史无前例的全面重创。疫情若得不到有效遏制,支撑气候谈判的国际经济和科技合作基础将受到严重冲击,进而影响气候谈判结果。现今,仍有部分国家对推进全球气候变化进程行动迟缓。在今年11月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单边主义路线,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会损害美国经济和工人利益。
疫情暴发后,世界应对气候危机并适应其影响的时间在缩短,而气候变化的成本和不作为所带来的风险越来越高,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生态系统日益退化。随着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大幅上升,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严重受到威胁。目前,国际组织、国家、城市、企业和个人能普遍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人们意识到应立刻采取行动防止气候环境风险积累扩散。
在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代表的全球性威胁面前,没有哪一个国家、机构和个体能够独善其身,人与人、人与自然已经成为休戚与共的共同体。为了实现减排目标和《巴黎协定》设定的气候发展目标,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以加快能源转型和污染处置来应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赤字和结构变化。因此,当务之急是朝着可持续性、包容性和韧性的方向发展,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用作各国疫情后复苏计划的指导纲领,形成恢复政策、提升融资规模、促进公私合作,同时摆脱碳基能源依赖、避免气候危机,最终建立具有韧性的全球经济。
能源转型对应对气候变化和恢复经济增长具有核心作用
技术进步和私人投资将在下一阶段起到重要作用。能源是现代工业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能源转型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基础,新冠肺炎疫情后,国际社会普遍强调追求绿色、弹性的经济复苏。联合国秘书长呼吁推动二十国集团为去碳化转型采取合作治理行动,今年二十国集团环境部长会议强调,在疫情全球大流行以及气候变化挑战日益严峻的时代背景下,自然资源、能源的可持续管理对保护地球和恢复经济增长具有核心作用。欧洲方面,欧盟委员会提出“传统能源已经过时,且与我们的星球脱节”的说法,并通过“欧盟绿色协议”在全球碳治理领域开创新的局面,致力于到2050年把欧洲发展成第一个气候中性大洲,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年欧盟在疫情下继续推进建设零碳社会。
▲ 7月21日,人们在希腊武利亚格迈尼市的滨海浴场休憩,这处滨海浴场使用“绿色能源海滨太阳能充电系统”为访客提供环保充电服务,以响应“欧洲绿色协议”的节能减排目标。| 新华社
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环境安全让国与国之间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全球很多国家开始加入气候雄心联盟,致力于实现“碳中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国际合作的核心,包括二十国集团在内的各国政府通过公私合作实现可持续复苏已成为全球治理的共识,跨国企业在气候行动上势头强劲,金融机构积极为各国转型变革解决政策和体制障碍,确保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此外,基于气候雄心联盟,各国还利用碳定价、碳补贴、碳改革等激励措施实现经济体系脱碳及“碳中和”。
疫情暴发后,化石燃料的超低价格为加速碳定价和消除化石燃料补贴提供了有利的机会。发达经济体具有改变全球经济规则、促进公平和可持续性的能力,在缓解疫情冲击、提升全球收益等方面,利用其相匹配的金融实力,推动包括气候、海洋、生物多样性等多个全球公共领域议题取得进展。
▲ 8月28日,在哈萨克斯坦科斯塔奈州风电场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吊装中国生产的风机叶片。中国生产的风电设备跨越数千公里运输至哈萨克斯坦,助力哈萨克斯坦可再生能源项目。 新华社发
中国积极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
在气候危机面前,中国积极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努力推动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上指出,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动力。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习主席还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得峰会“守护地球”主题边会上指出,中国支持后疫情时代能源低碳转型,实现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目标。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系统,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国将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加快新能源、绿色环保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不仅如此,习主席还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此外,中国还将设立规模5000万美元的第三期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也将在2025年到期后延期5年;中国将设立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和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新助力。
可见,与美国政府出尔反尔的态度相比,无论是制度还是政策,中国都在坚定不移地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承担全球治理的中国责任。
作者:于宏源(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和公共政策所所长)
编辑:刘畅
责任编辑:敖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