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美国华盛顿部分市场开始使用智能机器人配送货物。顾客网上下单后,机器人将运送货物到指定地址,随后返回市场|新华社发
雷弗超市是一家在德国随处可见的连锁超市,与竞争对手相比,其购物环境和商品质量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这家德国排名第四的超市,却是德国本土电商的先锋。
过去4年,雷弗超市在电商业务上投入大量资金,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因为要改变德国人逛超市的习惯并非易事。因此,这项在线业务更像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战略投资。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雷弗超市看到了电商业务扭亏为盈的希望。
据德国媒体报道,近几个月来,雷弗超市电商业务的市场份额几乎翻了一番。为应对大量的在线订单,雷弗超市不得不提升其处理在线支付的能力等。
雷弗超市的经历,是疫情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乃至行业形态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上采购食材,自己在家做饭,导致生鲜电商崛起,电商从一种辅助销售模式正转变为重要渠道,在日本连老年人也爱上了网购……
美国
生鲜电商加速扩张,配送速度却遭吐槽
疫情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习惯。数据显示,今年5月和6月,分别有4300万和4560万美国人从网上采购食材,其中仅6月份就下单8500万次。今年6月,美国线上零售总额达到72亿美元,比5月份上升9%。而在去年8月,美国在线零售业总额仅为12亿美元。
专门从事电商数据分析的英马尔公司发现,在接受调查的300多名美国消费者中,78.7%的人表示,疫情暴发后经常在网上购物,这一数据比疫情前增加了39%。更重要的是,56.7%的受访者表示,现在比疫情前更经常在网上购买生鲜和杂货。
这些变化让零售电商始料未及。超市巨头沃尔玛的电商业务在今年一季度飙升了74%,其中大部分来自生鲜等日用杂货,全美最大的连锁超市克罗格线上业务第一季度大涨92%。
美国零售电商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零售业巨头的电商,比如沃尔玛、塔吉特、开市客等,其中沃尔玛雄居美国零售电商第一名。第二类是以亚马逊为代表的专业电商。第三类则是打通了第三方零售企业和消费者的线上企业,比如外卖平台INSTACART。INSTACART本身并不销售产品,也没有线下超市,其商业模式是代替顾客前往各大超市买菜再送货上门,类似于中国的美团。目前,INSTACART已是美国第二大线上零售电商。
为迎合消费者社交隔离的需求,美国零售电商们改变了经营方式。沃尔玛既可以送货到家,也提供在线订单、路边取货服务;塔吉特主要通过第三方送货;克罗格则与英国机器人公司奥卡多合作,在一些地区通过机器人配送,还将于2021年在辛辛那提市设立机器人配送中心。
有迹象显示,不少美国人正越来越依靠零售电商。贝恩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网上购物占全美零售业的5.1%,而截至今年4月,网上购物的比例上升至6.6%。分析称,未来5年内,美国约有11%的零售份额将被电商占据。
为应对在线订单几何级数的上升,美国生鲜电商业加速扩张。今年3月疫情暴发初期,亚马逊宣布招聘10万名配送及仓库管理员,并斥资5亿美元为员工涨工资。而沃尔玛和INSTACART也分别宣布增招15万和30万名工作人员。但即便如此,美国社交网络上仍充斥对生鲜电商配送乏力的吐槽。
本报记者所在的马里兰州,在6月前的大部分时间内,通过亚马逊生鲜、好市多、INSTACART等电商购买牛奶、蔬菜和肉制品等生鲜商品,几乎都会显示“无可配送时间”。而记者在纽约的朋友表示,亚马逊生鲜送货要排队一个月左右。有网友经过反复测试,发现连续刷单30至50次,就会让系统判定该单为“紧急需求”而开绿灯。
▲视觉中国
日本
越来越多人习惯网购,老年用户暴增是亮点
疫情不仅改变了日本民众的生活方式,也促进了日本商业销售模式的转变。
疫情之前,日本各大商家的网上购物平台只是一种辅助销售手段,网购并不是人们的主要选择。但是,随着疫情蔓延,日本媒体注意到,电商平台的销售额出现了快速上涨,大型连锁超市也加强了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开辟了线上线下营销渠道。据调查,疫情以来,有超过50%的消费者计划进行更多的网上购物,仅有17%的人坚持不会网购。
可以说,疫情是促进日本电商发展的外部动力。在疫情不断蔓延的情况下,宅在家里的日本人也只能选择电商购物。据三井住友银行的信用卡使用统计数据显示,3月以来,购物中心、宠物用品店、电商、通讯、美容店的用卡频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日本电商平台的表现极为亮眼。4月16日,日本宣布全国紧急事态后,电商销售额出现大幅增长;5月黄金周期间,日本各大电商平台订单暴增。从购买的品类来看,食品、宠物用品、家居日用品、美容用品、健身健康用品大幅增长。
社交媒体Instagram的调查显示,55%的受访者比之前更加频繁地进行网上购物;从新增用户看,有21%的人开始首次使用电商平台购物。此外,新增用户中,老年用户数量暴增是个新亮点,不太习惯使用手机支付软件的60岁以上老人,在网购支付中选择了信用卡支付。
受疫情影响,日本人大幅减少外出就餐,选择在家做饭,因此生鲜电商得到迅速成长。比如,拥有约18万用户的产地直销网站“POCKET MARCHE”的首席执行官高桥表示:“自出现东京超市食材短缺的报道后,2个月来个人用户和注册店家都在持续增加。”用户数从2月的5万增加到6月的15万,注册店家从2月的约2000家增长到6月的2700家,5月的食材订单量更是达到2月的20倍。
疫情下电商发展是日本经济发展的新动向,相信随着日本政府“带疫解禁”的持续,日本的电商产业将会持续发展,也将促进日本民众生活方式的转变。
德法
民众逛超市习惯改变,初创公司押注电商
自疫情在德国肆虐以来,越来越多的民众因担心被感染而不愿意出门采购,在线购物成为一个很好的替代品。然而,德国的在线服装、在线化妆品等网站并没有迎来预期中的销售额大增,个别网站甚至出现亏损。德国媒体分析认为,民众因疫情被“禁足”后,购买服饰和化妆品的意愿大大减弱。
相比之下,在线超市出售的生鲜瓜果和百货用品则成了疫情中的“最大赢家”。除了雷弗超市等传统超市的电商业务外,来自美国的亚马逊所提供的生鲜速递业务也获得民众认可。
此外,初创公司们也纷纷将目光和资本投到了电商业务上。疫情发生后,德国在线超市类App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与传统巨头们的在线超市相比,这些初创公司的App界面更加友好,货物追踪功能也更为强大。
不过,在线超市的快速发展也招致不少批评——除了大量使用包装材料导致环境污染外,激增的订单数量导致过长的等待时间也成为最大诟病。据德国媒体统计,疫情发生后,雷弗超市的每笔网上订单平均要等待6天才能收到货。以记者的亲身经历为例,在疫情暴发初期,记者曾尝试通过雷弗超市的在线服务订购食品和卫生用品,但网站提示这笔订单需要等待两个星期。为避免“断粮”,记者只能放弃网上订购,选择去超市直接购买。
正如媒体所言,改变德国人的习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由于习惯问题,德国的信用卡支付比例常年处于发达国家的末尾。然而,疫情却深刻改变了德国人逛超市的习惯,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习惯在网上订购日常用品,这将成为未来德国电商兴盛的关键。
法国的情况和德国有些相似。由于疫情在包括巴黎在内的各大城市肆虐,法国人特别是老年人不敢外出购物。因此,不仅家乐福、欧尚等传统超市纷纷推出或升级电商业务,初创公司们也开始在电商领域大展拳脚。一家名为“美好生活”的初创企业得到了超过1000万欧元的注资。
法国媒体认为,疫情已经改变了法国人原本的购物习惯,人们不得不放弃对于“新鲜”“本地”“看得见摸得着”的追求,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在线购物来满足日常所需。
作者:文汇报驻华盛顿记者 张松
驻东京记者 刘洪亮
驻柏林记者 赵海博
编辑:孙华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