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亚山火肆虐、情势越来越严峻的当下,总理莫里森于1月3日宣布取消原计划将于12日开始的对印度和日本两国的访问,留在国内掌控山火局面,指挥救灾工作。
不过,莫里森新年伊始就欲访问印日,表明在世界充满不确定性、美国在亚太地区霸权地位日渐式微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力求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进行外交新布局,加强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
加强对印煤炭出口
1月14日,新德里将举行素有“印度版香格里拉对话”之称的年度“瑞辛纳对话”,莫里森原定将作主旨发言,就澳印关系、澳对印政策等问题宣示澳方的思维和观点。
在澳大利亚的外交新棋盘上,印度是一个重要国家。
首先,在政治上澳、印两国关系的新重点是印太战略。印度有自己的印太思维,其东进战略贯通印太两大洋。而澳大利亚西邻印度洋,中部和东部被太平洋围绕,在地缘意义上是一个真正的印太国家。澳大利亚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也希望加强自己在该地区的战略地位。
其次,澳大利亚多次表示要求加入印度、美国与日本每年联合举行的“马拉巴尔”海上军事演习,但近年屡遭印度拒绝。对于澳大利亚来说,加入这一地区性的军事合作能提升其战略地位,在印太地区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在原定访问印度日程上,莫里森将同印度总理莫迪签署两国《后勤支持协议》,该协议将允许澳、印两国使用对方的军事基地,进行燃料补给。虽然印度仍坚持不结盟运动,但是该协议将在实质上建立起两国军事上的紧密合作。
▲ 1月1日,新德里,印度国防参谋长拉瓦特(前右三)在检阅仪仗队时与其他官员合影。
第三,在经济上,印度是澳大利亚的第五大贸易伙伴,而拥有13.6亿人口的印度将是一个巨大的贸易和投资市场。澳大利亚力主加强对印度的煤炭出口,虽然此举受到环境保护人士的强烈反对,认为加大化石类矿物的出口将会有损澳大利亚减排目标的达成,但是这样的主张得到了澳大利亚矿企和政府内部人士的支持。事实上,印度也正在加大同澳大利亚的能源合作,印度阿达尼集团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卡迈克尔煤矿开采项目已经开工进行。
目前,澳、印两国关于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在短期内无法达成一致。印度拒绝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中有对澳大利亚农产品冲击国内市场的担忧。但是在自贸协议的框架之外加强两国经贸联系也有可能。
虽然本次访问印度未能成行,但是澳大利亚将会继续加强与印度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战略合作。
澳日经济互补明显
根据原计划,在结束对印度的国事访问后,莫里森将访问日本,并受邀参加日本政府的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
澳大利亚和日本是特殊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同为美、日、澳、印四边对话的成员国。在安全方面,澳日两国的《安全合作共同宣言》赋予双方准同盟国地位。目前澳、日之间正在磋商签署《相互访问协定》。该协定旨在确立一个双边防务合作的法律框架。与澳印《后勤支持协议》相似,澳、日两国将能够互相使用对方的军事基地,共同开展联合军事演习。在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日本与澳大利亚联合推动了“全面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1月6日,在日本东京,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右)参加东京证券交易所新年开市庆祝活动。
与此同时,两国也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积极推动者。在维护和推进贸易自由化问题上,两国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日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外资来源国。澳大利亚是资源出口大国,制造业是其短板;而日本制造业发达,却高度依赖进口资源。两国经济互补特点十分明显。整体来看,莫里森政府结合印度的东进战略和日本寻求战略自主的现实,加强与印、日两国的全面合作关系。莫里森已经表示,将尽快在2020年上半年实现对印、日两国的访问。显然,印度和日本在澳大利亚当前的外交日程表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就任澳大利亚总理前,莫里森缺乏外交经验,但是在其任职的第一年内已经外事出访21次。可以说,他从一个“外事白丁”,一跃成为周旋于国际舞台的“外交达人”,并正在努力形成具有个人烙印的外交政策。
作者:陈弘(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沈钦韩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