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近日在上海落下帷幕,来自全球180多个国家的3800多家企业在进博会期间签署超过710亿美元意向协议。就美国商界对本届进博会及中国市场的兴趣,本报驻华盛顿记者专访了美国商务部前副部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国际商务项目主任威廉·赖因施。
文汇报:据统计,有超过180个国家的3800多家企业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签署的意向协议超过710亿美元。作为美国商务部前副部长,您对此有何观察?
▲美国商务部前副部长威廉·赖因施。|张松供图
赖因施:世界不少国家都举办博览会,比如德国。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举办以进口为主题的国际博览会,的确属于创举,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我注意到,超过190家美国企业参加了第二届进博会,是所有参展国家中最多的。这令人印象深刻,也说明美国商界极为重视中国市场。美国企业应当积极利用这一平台,向中国及各国商家和消费者介绍美国产品。
25年前,我还在克林顿政府当商务部副部长时,美国将一些受到出口限制的精密机械运到中国参加展览。有记者问我为什么这样做,我说即便这些机械受到出口限制,美国仍应当向中国民众展示它,因为这代表着美国工业的水平,是美国企业的竞争力所在。
文汇报:习近平主席去年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您认为美国对华出口在哪些领域仍有潜力?
赖因施: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以及中国民众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美国企业将迎来更多机会。特朗普政府很重视农业和能源的出口,美国已经成为能源净出口国,液化天然气和页岩油产品都有全球竞争力,也是中国市场所需要的。中国消费者喜欢美国的牛肉、西洋参、红酒、樱桃等农产品。美国先进制造业也很有竞争力,比如我们生产的建筑机械是日本等国的强劲对手,在中国很有市场潜力。
与此同时,我认为中国企业自身也在迅速成长。20年前,华盛顿有一场关于中国经济的研讨会,主题是20年后的中国经济什么样,说的就是今天的中国。会上一些人预测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产品的完美制造者”,但不会有自己的创新(和品牌)。另一些人则认为中国将成为创新国度,拥有自己的设计中心。我属于后一个阵营。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开始发展出越来越尖端、复杂的产品,在全球的商业吸引力越来越强。
文汇报:习近平主席在本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再次强调共建开放合作的世界经济,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最近,中国等参加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正式结束。而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则更强调双边自贸协议。您如何评价全球化前景?
赖因施:我认为特朗普政府退出TPP等多边经贸机制是重大错误,而RCEP等多边贸易机制的推进更让美国在贸易问题上遭到孤立。我认为就连最后一刻宣布退出的印度,也有可能在未来重返RCEP。
特朗普总统希望推进双边自贸协定,但迄今为止这一努力一无所成。美日、美欧自贸协定进展甚微,《美墨加协定》也尚未闯关国会。即便未来美国在双边自贸协定谈判中取得一定进展,也无法弥补美国被多边机制排除在外的损失。但我坚信,美国一定会重返多边贸易机制。
实际上,美国企业已经采取措施,应对特朗普贸易单边主义带来的消极影响。很多美国企业积极在中国、越南等国家增加投资,以捕捉多边贸易机制带来的机会。我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绝大多数国家仍然支持全球化,而全球化也不会因少数政府的消极态度而遭逆转,它只会不断进化。
文汇报:美中商会最近的调查显示,超过90%的在华美企持续盈利,并且没有离开中国市场的打算。过去几年来,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快速上升。习近平主席在本届进博会上指出,中国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去年进博会以来,中国推出一系列改革开放新举措,比如出台外商投资法,以及扩大金融行业开放等。您对此如何看?
赖因施:许多美国公司CEO告诉我,在今天的世界,如果不进入中国市场,就不能称为真正的跨国企业。美国商界期待中国持续改革开放,帮助他们前往中国发展。
我认为中国政府取消外商投资持股限制的承诺非常重要,因为这意味着美国企业可以在绝大部分行业成立完全控股的在华企业,这对保护美企知识产权非常重要。此外,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也将鼓励美国资金投向中国。
作者: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张松
编辑:孙欣祺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