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国度巴拿马对于中国民众来说曾经是那么陌生,或许很多人的最初印象仅是香港电影《赌神》里“我这条船是巴拿马注册的”、“巴拿马总统跟我还算有点交情”这两句颇有些江湖阴谋色彩的台词。80年代的戏剧影像给巴拿马勾勒的轮廓,给观众营造了些许灰色地带和法外行走的感受,除此之外人们对这个大洋彼岸的国家知之寥寥。
实际上,常与运河一同被提及的巴拿马,在运河开凿之前便有了来自东方的身影:从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越洋而至的中国劳工。经历了世代耕耘生息,时至今日,华人在巴拿马的存在已经超过了160年,成为了巴拿马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清末的华人劳工筑路凿河,到如今中国企业参与建设,中国在“地峡之国”的过去和现在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百年前华工远渡重洋 参与巴拿马铁路修建
▲在横跨巴拿马运河太平洋入海口的美洲大桥西岸,有一座中巴公园和“华人抵达巴拿马150周年纪念碑”。|视觉中国
最新数据显示,巴拿马人口约有407万,其中华裔约占7%。溯源巴拿马历史,根据《华工出国史料》记载,最早的华人足迹出现在19世纪中叶。1854年4月1日的《巴拿马明星报》第二版消息记有:“‘海巫’号帆船运载705名华工从汕头出发,经过61天的航行,于3月1日中午抵达港岸。‘海巫’号此行顺利,途中有11名华工死亡,安全抵达巴拿马港口的有694人,其中4人伤残,全部是男性华工,看来身体状况良好。”
经历了生死航行跨洋抵达的华人劳工,大多数按照先期签订的劳工合同参与了巴拿马铁路的修建。根据美国人马士编写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记述,这条先于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要道,集结了超过4000名华工在此艰辛劳作。由于当地湿热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地质环境,华工面临着致命疫病和高负荷劳作的双重考验,而合同中允诺的每人25美元的月薪,在雇佣方的多重克扣下,到手也仅余4至8美元。
巴拿马铁路工程结束后,多数华工选择留在当地,凭借仅有的积蓄转向商业领域,先以流动摊点的形式穿行于街巷,而后逐渐沿铁路线置业,开办食品店、水果店、杂货店等,在数量扩张的同时,经营范围也扩大到洗衣店、五金店甚至小型制造业。在巴拿马的华人产业30余年间迅速壮大,从无至有,自小到大,据光绪年间出使美洲的大臣张荫桓在《三洲日记》中记载,19世纪80年代的巴拿马,“仰望龙旗招展,则华人酒楼也,车经开河之地,畚锤未缀,华人沿街列肆,卖食物,不一而足。”由此可见一斑。巴拿马华人族群的初级形态自此形成。
跨越3个世纪后,2004年为了纪念和颂扬华人在150年里对巴拿马做出的巨大贡献,巴拿马国会通过了政府的一项特别提案,将每年的3月30日定为“华人日”。
中国已成为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用户
2017年6月13日,中国和巴拿马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同年11月,巴拿马总统巴雷拉访华并与中方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12月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首次访问巴拿马。
▲2017年6月26日,巴拿马巴拿马城,长荣海运集装箱船Ever Loading通过正值扩建一周年的巴拿马运河。| 视觉中国
2016年6月26日,中国远洋的集装箱货轮成为巴拿马运河拓宽后第一艘通过的船只。之后,来自中国的企业在巴拿马的经营已初具规模,目前已有包括中国银行、中远海运、华为、中兴、中国港湾、中国铁建、葛洲坝、同方威视、三一重工、深圳迈瑞等30多家中资企业在巴拿马建立了分支机构。据中国海关统计,2017年中巴贸易额已达66.9亿美元。中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已成为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用户。
巴拿马知名食品企业“切拉芝士”的总裁、有着中国血统的埃米利奥·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与巴拿马的友好关系跨越百年,中国是巴拿马可以信赖的伙伴,巴拿马有许多领域需要中国参与其中合作发展。
巴拿马记协前主席罗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强调了中国对于巴拿马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他强调,巴拿马社会对于同中国建交有着广泛正面的认识,也对习近平主席的访问抱有充分的期待。中巴两国的关系将迎来美好的未来。
目前中巴两国已就铁路建设项目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巴拿马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开展巴拿马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合作协议》,连接巴拿马中西部的“巴拿马城-大卫铁路”是双方有意率先推进的项目之一。在第一条巴拿马铁路建成160余年后,人们将在不久后再次看见中国工人活跃在巴拿马的土地上。
作者:文汇报特派记者 覃远东 苑云天 周俊羽
编辑:吴雨伦,吴姝
责任编辑:宋琤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