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国家博物馆中,沿着时间线索自今日往回追溯,其馆藏文物所承载的记忆可一路途经旧共和国时期、巴西帝国时期、殖民地时期,甚至一直追溯到距今八千年前人类最初生活在南美洲土地的瞬间。然而,随着9月2日晚的熊熊大火,所有记忆碎片的载体都已付之一炬。
随着火势彻底结束,博物馆的清理和文物清点工作已于当地时间9月3日启动,事故原因和追责工作也随之开展。,据当地媒体报道,目前馆内除陨石标本和极少量艺术品得以保全外,2000万馆藏均已遭焚毁。在巴西政界与学界人士纷纷将此事件称为“巴西史上最惨痛的损失”之时,我们也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座全巴西最重要的博物馆在面对灾害时如此毫无抵御能力?
▲ 被烧毁的巴西国家博物馆入口大厅。| 新华社
▲9月3日,消防员在烧毁殆尽的博物馆内查看受损情况。| 新华社
人们永远失去了“美洲的记忆”
在报道巴西国博大火时,各媒体时常提到,这座博物馆承载了巴西200多年的历史。这个数字看似难以与我国博物馆承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馆藏相比,但有关巴西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1500年的航海者手记。而自1822年殖民时代结束、巴西独立至今也尚不足200年。也就是说,巴西国家博物馆的2000万件藏品几乎承载着巴西殖民时代至今全部有证可考的历史,何况关于史前巴西的人类和恐龙化石等研究材料也都置于其中。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诸多历史文化名人到访时都曾赞誉博物馆为“美洲记忆的保存者”。
▲大火后的巴西国家博物馆的入口大门,依稀可见着昔日华丽精美的雕饰。| 新华社
▲ 9月3日,消防员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搬运一幅被烧毁的画作藏品。| 新华社
然而对于重建这座如此重要的博物馆的提议,却在当地民众中引起了强烈争议和抵制。
9月3日凌晨,里约市市长马塞洛·克里维拉发布关于国家博物馆大火的官方声明,表示将在重建工作中“还原博物馆所在宫殿及绘画、照片中的每一个细节”。这一表态引起了巴西民众的强烈批判。有民众当即回复称“我们不重建生物化石信息,市长”,亦有网民言辞明确地指出“无论如何修复重建,馆藏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永远无法再拥有它们了。”
无独有偶,巴西众议长罗德里格·马亚就重建工作所作出的表态也遭到了网友的抨击和反对。马亚2日深夜发文表示,自己会努力从联邦政府预算中寻求重建资源,并寻找大公司协助,尽快重建国家博物馆。反对者同样驳斥称,已经损失的文物无法重建,这些国家的“大人物”应当更加关注如何不再出现此类事故。
博物馆已经连续三年没有收到国家财政的足额资金
实际上,民众对于重建提议的强烈抵制源于对政府管理工作的不满。事故发生后,有大量信息将事故惨重损失的原因指向博物馆管理维护资金的匮乏。数据显示,巴西国家博物馆每年的维护费最低应为50万雷亚尔,而该馆已经连续三年没有收到来自国家财政的足额资金。2015年实拨维护经费为34.63万雷亚尔,2016年稍有提高至41.53万,2017年则再度下降至34.63万。有媒体指出,尽管包含员工工资,但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2016年到2017年的维护经费达到2.62亿雷亚尔。
▲9月3日,巴西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痛惜不已,抱头痛哭。| 新华社
巴西国家博物馆在事件发生前就已经有迫切的修缮需求,预计经费超过2100万雷亚尔。而与马拉卡纳体育场、里约观光缆车、城市地铁等其他财政投入项目相比,博物馆的修缮维护似乎只是九牛一毛,任何一个公共项目的投入都足够博物馆妥善维护数十乃至数百年了。
与此同时,也有消息指出是博物馆所在的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妨碍了博物馆的修缮。据巴西《环球报》称,早在20年前,国家博物馆就曾拥有由世界银行提出的8000万美元集资修缮提案,但正是里约联邦大学反对了这一提案,原因是不愿让博物馆成为私人基金会,自此之后博物馆失去了外部融资渠道,只得依靠国家财政进行维护。
实际上,国家博物馆面临的缺乏维护问题,在巴西的公共机构中极为普遍。以巴西利亚城市中轴线上的地标建筑为例,巴西利亚国家博物馆因经费短缺,本应一年一次的墙壁粉刷已搁置多年。到2017年粉刷前,原本纯白的设计已变得灰头土脸;而国家大剧院和民族文化馆的命运更为悲惨,前者由于公共经费不足,数年间已极少开门使用,后者则因为维护中断,只剩下环形建筑中间的一个露天篝火堆。首都地标尚且如此,里约州就更因惨淡的财政状况和肆无忌惮的官员贪腐问题而无力保护公共设施了。
然而无论追责工作结果如何,事故的直接原因和现场管理责任都是不可忽略的事实,如此重要的历史文化建筑在灾害面前如此弱不禁风,无论是职权部门还是直接管理者都难辞其咎。悲剧发生后,巴西文化部部长塞尔吉奥·萨·莱唐在现场采访中表示,“这一巨大的悲剧本应可以避免,而在重新评估巴西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及其管理模式之前,有必要了解火灾的原因并确定行为责任。”毕竟,一切调查和问责的目的都是避免悲剧再次发生,人类有限的历史文化瑰宝经受不起再一次惨痛的损失。
作者:文汇报驻巴西利亚记者 张峻榕
编辑:吴雨伦
责任编辑:宋琤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