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5日至10日对保加利亚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索非亚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赴德国主持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中欧关系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再度成为舆论热词。
“16+1合作”是中国和中东欧 16国共同打造的跨区域合作平台。合作机制建立6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格局,涵盖产能、交通、金融、基础设施、农林、文教等20多个领域。
经济社会发展与战略对接的新平台
“16+1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加强欧亚大陆中两个重要的新兴和转型经济体间的合作为主要目标,它搭建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经济社会发展与战略对接的新平台。多数中东欧国家的双重性认同(民族国家与欧盟成员)使得中国中东欧关系的内涵得到延伸,并与中欧关系发展相交织。
作为 “一带一路”的重要次区域支点,中东欧是 “一带一路”沿线经合组织成员国最集中的地区(除了西欧国家外)。多年来在欧洲产业转移和升级的过程中,中东欧地区经济增长势头强,社会稳定,成为欧洲具有活力的新兴经济体。中东欧地缘经济的优势体现在:和沿线其他地区相比,中东欧地区经济基础好,经济较发达,市场化程度高,对欧盟市场的延伸能力强,法律体系健全,投资风险相对较小。
经过六年的发展, “16+1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平台不断创新,成果日益显著,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产业园区、农业和人文交流与合作领域的成果丰硕。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支持和规划与企业和社会组织自下而上的合作形成了一定的合力,推动着中国中东欧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2年到2017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由521亿美元增至近700亿美元;同期,中国企业对中东欧16国累计投资额从30亿美元增长至近百亿美元,产能合作不断深入,除了一批标志性基础设施项目稳步推进外,中国企业通过区块链技术参与爱沙尼亚电子政务和智慧社区建设,爱沙尼亚已成为欧洲电子商务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多条直达或途经中东欧国家的中欧班列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提供了便利,以葡萄酒和奶制品为主的中东欧国家优质食品和特色农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所认可,中东欧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六年平均增长约为14%,其对世界市场的农产品出口六年平均增长仅为3%。
在人文交流方面,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不断增强,中东欧国家独特的人文和旅游资源受到中国游客的青睐,2012年至2017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新开6条直航航线,赴中东欧的中国游客从28万人次增加到93万人次,增长三倍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国际关系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加强互利共赢、务实合作的“16+1合作”正是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突出例子,中国与捷克、波兰、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等中东欧国家的关系发展得到提升, “16+1合作”不断扩大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利益交汇点,日益成为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关系与国际合作中的新亮点,它为跨区域国际合作与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本次中国中东欧领导人峰会主题定位为 “深化开放务实合作,共促共享繁荣发展”,这也正是对深化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具体诠释。
发挥竞争优势,深挖合作潜力
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自身具有非对称的内在特殊性,在 “16+1合作”机制框架内,中东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增加了提升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水平的难度。中东欧国家情况不同,诉求各异,对机制的评估与期冀存在差异,这需要以促进普遍性原则和利益为指导,在尊重差异性与不平衡性的基础上确定与中东欧不同区域集团和国家的合作重点和优先方向,如 “16+1合作”农业示范园就是充分发挥保加利亚优势特色产业作用的例子。
对于将于今年底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东欧国家都抱有极大的信心。匈牙利将开设国家馆,捷克工贸部将牵头和组织企业参展,中东欧国家把参加进口博览会作为拓展中国市场的积极手段,并向中国消费者展示其在通用机械、民用航空、生物技术、医疗设备等领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未来推动 “16+1合作”持续发展的重要出发点之一就是充分发挥不同次区域国家的竞争优势,使他们更多地从 “16+1合作”中直接受益,中国中东欧合作要走深耕细挖的务实合作路径,发现和解决合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深挖合作潜力,这样 “16+1合作”才能行稳致远,不断收获更多成果。
作者:高晓川(华东师范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王卓一 陆纾文 责任编辑:宋琤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