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一位生活在大城市的10岁儿童,渴望在放学后前往一公里外的体育公园玩耍。家和公园相隔不远,却必须穿越数个车流不息的路口。由于父母在上班,最终孩子不得不待在家里,在电子产品的陪伴中消磨掉放学后的最后一缕阳光……
在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里,这样的场景再寻常不过。人们时常感叹如今的孩子已成为“低头一族”,却很少有城市规划者为未成年人着意打造户外运动的空间。如何帮助儿童养成更有利健康的生活方式,世界上有一些儿童友好型城市或许能提供灵感。
地拉那:不要低估孩子的力量
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是一个并不富裕的欧洲城市,但政府在关爱儿童的问题上始终不遗余力。2015年,艾利昂·维拉基出任市长后,更是将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作为地拉那市政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政府的推动下,当地不少幼儿园和托儿所获得了私人或企业的赞助,原先破败不堪的户内外活动设施得到优化和改善。与此同时,政府取缔了4万平方米的非法用地,在此之上建成了31座户外游乐广场。
在维拉基看来,城市污染也是阻碍儿童进行户外活动的因素之一。位于城市中心的斯坎德贝格广场自2016年起实施交通管制,并且每隔三个月将步行区域向外扩张一条街道,最终目标是让整个市中心不再通行汽车。这一举措的成效堪称显著,目前地拉那的PM10污染物已较两年前下降了15%。
在享受交通限行带来的清洁空气时,家长们也纷纷响应政府倡议,在孩子生日当天前往指定地点种植 “生日树”,共同构建城市森林环带。据维拉基市长介绍,地拉那市内约60%的树木都由市民或企业提供。此外,随着森林环带渐具规模,一条专供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设施的城市外环路也在建设之中。
维拉基常说:“我们不要低估孩子的力量。”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城市儿童委员会”在地拉那诞生了。在这里,儿童代表们可以同市长面对面辩论,将来自同龄人的声音和诉求传达到城市规划者耳中。与此同时,他们也会与家人、同学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成为垃圾回收、绿色出行等环保生活方式的最佳倡议者和推动者。
鹿特丹:打造孩子的野外游戏天堂
在荷兰鹿特丹的城市森林公园里,有一处可供孩子肆意玩耍的自然游乐场,这里不仅可以挖洞、生活、露营,还能坐着木筏接触野生动物,每年都会吸引约3.5万名游客带着孩子前来体验。
身处这样一个野外游戏天堂,你或许很难想象,鹿特丹在12年前曾被欧洲民众投选为最不适合儿童成长的城市。不过从那以后,当地政府投入1500万欧元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包括加强交通安全保障、改善公共区域设施等。
今天,鹿特丹的一些学校操场在放学之后不再院门紧闭,而是开放为社区广场,为附近居民提供运动设施齐全的高质量游戏空间。近期市政府还开始着手一项获得国家资助的城市改造项目,对部分老旧住房进行改造,让育有孩童的年轻家庭拥有更加舒适的居住条件。此外,城市周边地区正在兴建数百座独门独院的全新家庭住宅,未来孩子们可尽情享用大面积的绿化带和游乐场所,并且每个街区都会建设至少两所学校作为配套。
与此同时,一个名叫“梦想街区”的社区项目也得到了当地民众的参与。该项目鼓励居民对道路设施进行重新设计,将一些利用率较低的停车位打造成配有公共座椅的花坛或者蔬菜园。今年2月的市政府调查报告显示,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努力已经获得回报,更多孩子的家长表示愿意继续留在鹿特丹生活,开发商也比过去更乐意在这里开发高品质的住房。
全球最大的工程顾问公司奥雅纳(Arup)在近期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城市儿童正面临着五大最严峻的问题,即环境污染、城市扩张、风险恐惧、个性偏狭和机会不公。蒂姆·吉尔在《无所畏惧:成长于一个危机四伏的社会》一书中提到,若想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仅仅建造一些漂亮的公共空间是远远不够的。地拉那和鹿特丹的成功正是让城市不再 “危机四伏”,让孩子们得以在一个可以随时随地自由活动的城市中,尽情享受自我。
作者:文汇报记者 陆纾文
编辑:王秋童
责任编辑:沈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