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申城满目鸟语花香。华灯初上,街头氤氲的咖啡香气愈发浓郁。
3月29日起,首次举办的“上海咖啡文化周”正式开幕。申城街头巷尾,大小不一、风格各异的啡馆,就像是一席流动的盛宴,随时迎候着与有缘人不期而遇——在都市中忙碌奔波的人们停下脚步,啜一口甘苦交织的咖啡,享受片刻悠闲。
晨起一杯咖啡,唤醒全天活力。随着沪上咖啡馆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不少都市人早餐也从豆浆油条换为咖啡可颂。
午后时分,一杯精细拉花的意式咖啡,带走倦怠。
华灯初上,街头的咖啡馆亮起暖黄色的灯光,给都市夜归人更添一份温馨。
南昌路一带聚集了为数众的咖啡馆,万家掌灯之时,不少咖啡馆里人气依然不减。
路口西侧一家咖啡馆,隔着沿街透明的玻璃,金属、陶瓷各种不同的滤杯一字排开。趁着空闲,咖啡师正在抓紧出杯测评,调整萃取方案。对于手工滤泡咖啡而言,萃取时咖啡粉的粗细、萃取的水温、咖啡师冲煮的手势都会对出品产生影响,每一款咖啡豆在烘焙之后的不同阶段,冲煮方案也需相应微调。
马路对面,另一家咖啡馆小小的门脸里,操作台面上磨豆机、咖啡机摆放整齐规范。咖啡师接了外卖订单,手脚麻利地开始操作:磨豆、装填、压粉、萃取;将装了大半杯牛奶的奶缸迎上蒸汽棒,推开阀门,缓慢而均匀地打发牛奶;打发的牛奶一点点倒入咖啡杯,通过手腕的力量推动表层的奶沫,缓缓拉出一颗爱心……即使是外卖咖啡,咖啡师在出品时,依然用对待艺术品的仔细进行操作。
转过一个路口,服装店隔壁这家咖啡馆更像是社区的一个公共客厅:路过的老外点一杯咖啡惬意地呷一口;遛狗途径的居民坐在门口的帆布椅上,聊起了“宠物经”……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句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在欧洲喝咖啡已成为当地人须臾不可割舍的生活方式。如今,沪上咖啡店总量超过7000家,上海人均咖啡消费量迈过每年20杯,也许这句话也能成为上海人生活的一个注解。
作者:叶辰亮
编辑:王柏玲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