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举办“铭心”——馆员顾振乐、汤兆基、董芷林、茆帆诗书画印作品展,其意义不凡。
一
中国艺术,向以诗、书、画、印并称。
中国绘画,往往画上题诗,诗情画意,相得益彰。苏东坡赞美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宋以后,诗歌、书法、绘画并在一纸,互相依存。
“三绝”诗、书、画及“四全”:书、画、印完美结合。画上题诗,诗情与画意互相生发、画面均衡;印与画联姻,如画龙点睛,色彩鲜明。其意义在——整体艺术大于部分之和。远超“诗”、“书”、“画”、“印”艺术简单地相加。
当然,“三绝”指向在“绝”,“四全”的意义在“全”,乃是不同层面的美学要求。潘天寿先生总结他一生的体会以为,不必做到“三绝”,但要做到“四全”。因为“四全”,包含了中国画美学的四种基本元素。但“四全”兼擅者,罕值其人。
二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卧虎藏龙,底蕴深厚,“三绝”、“四全”者,代不乏人。今有四馆老:谓顾先生振乐、汤兄兆基、董兄芷林、茆帆兄也。
振乐先生寿过期颐,一百晋六,乃是人瑞。而今日之诗、书、画、印——亦是四馆老生命才华之展示。
故大厅明亮,艺术辉煌;驻足瞻仰,一派吉祥。远观若云霞飞腾,如梦如幻;近观则题材广泛,工笔写意,出神入化,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三
若加区分,四老之画,振乐先生、茆帆尤擅山水;兆基、芷林钟情花鸟。
振乐先生字心某,号乐斋,上海嘉定人。少年师从童心录、翟树宜等前辈,后拜张石园为师。其山水错综劲逸,凝炼晓畅;既得文人画性灵,又具笔墨点染情趣。
书法清润洒脱,秀润多变。其印以秦汉为宗,取法高古,平正凝重,端庄古拙,平朴慧心。虽别出新杼,然尊师守法,多在传统。
及观其诗《解放大上海见战士露宿街头有感》:“五月申江犹占春,市郊鏖战扫荒尘。天兵长啸走金谷,露宿街头不扰人。”可知其为艺术人生,大气谦和。
茆帆本名栾国藩,别署抱木居士、雷埠山房主人。“抱木”者,乃茆帆艺术品格,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之谓。茆帆自幼聪慧,学不师授。其《抱木居印賸》自谓:“我刻印无所师承,完全凭藉自己的理解和喜好。”竟与法则不谋而合。
加以勤学,诗、书、画、印样样精通。其山水入传统,又出传统,自成一派脉络,如展品中春、夏、秋、冬四季,可见其迷迷蒙蒙,红紫披沥,界限不分,与梦境最近。
诗则与元、明、清画家王冕、王蒙、倪云林、石涛,乃至现代齐白石为邻;强调构思,追求意味,时有般若三昧。
兆基师从钱君匋及白蕉先生,书、画、印,山水、人物、花卉均所擅长;但花鸟影响更大。
在花鸟中,对牡丹情有独钟;常用王冕“没骨画法”画牡丹,故时人尊之为“汤牡丹”。一种花卉以人命名,足见其技艺之高超,风格之鲜明,可谓有口皆碑。
自谓喜欢热闹,喜欢把画撑满,如稼轩所谓“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丰富而有力度气度,取大势,有大局面。兆基兄治印既多,面目亦多,章法源自周秦,博取两汉,虚实相生。
钱君匋先生赞其“字尚势、画尚神、印尚质”是也。同为花鸟,芷林多画松树、樱桃、兰竹,风格与兆基不同。兆基热闹,芷林清峻;一热一冷。
芷林自号顽翁,为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再传弟子,沪上书画名家王个簃入室门人。一生孜孜不倦;独守孤贞,不与世俗妥协。画得缶翁之厚重,书得个簃师之雅逸,注入己之灵动;善以篆籀笔法,笔墨浑厚刚健,作大写意疏朗而讲究骨力,潇洒遒劲。
书法皆金文、石鼓根基;行草在经意不经意之间。诗歌众体皆备,炉功锤炼,未尝一日松懈。数十年秉承师道,诗、书、画、印皆臻精到,堪称实力派中坚。
四
人生即艺术,艺术乃一生之小照。于此“四老四全”展,旭各拟二字评语相赠。
顾振乐先生诗、书、画、印,格皆人品。一枝一叶,苦心经营;谦卑宽宏,持道守正。以其历时之久,用功之勤,受众面广,无人可以比拟。
又德艺双馨,与时俱进。若以二字品评,可谓——“通俗”。晚唐张为作《诗人主客图》区分各派诗人;吾尊顾振乐先生与白居易同为“广大教化主”,不亦宜乎!
兆基为人低调,享誉士林。其待人接物,温文尔雅;然于画牡丹,则寸土不让,锱铢必争;学诗如饥似渴,令人钦佩。
洛阳、菏泽牡丹盛开,兆基必负笈千里,观摩写生。蒋星煜师谓其每到春天,“他比蜜蜂、蝴蝶还忙。”又重视艺术平台运作,中西结合,雅俗共赏,称其“融变”,或为中允。
芷林发奋艺术,虽十数年间,周游欧美,博采广收,以充笥腹。拓展门径,方法多样。
评其创新,出发点仍在吴门,未尝一日偏离。吴门画派第三代嫡传,其一人而已,故以“恪守”二字见示。
茆帆自幼喜欢读书,论语、孟子、佛家、杂家典籍,多所博览,过目不忘,且能成诵;居士生活,闲云野鹤;诗即兴起,画多禅意。
四人之中,悟性高迈。手持麈尾,羽扇纶巾,每焚香清谈,则形超神越。评其艺术精神,吾谓之——“性灵”二字不诬也!
五
诗、书、画、印,专精不易,四全尤难。然此实为艺术之殿堂,精神之乐土;四老徜徉其间,驰骋翰墨,流连丹青;诗意栖居,其乐无穷,此人生境界不易得。
旭谓四老之作,皆为上品。裁长补短,各擅千秋;精义相析,汲深绠短,自叹不敏,不能一一。
(本文作者曹旭: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诗词研究社社长)
作者:曹旭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