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乱世——医疗改革者如何于战乱与疫情中建立起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1928—1945)》
[美]John R.Watt著
叶南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国共内战的爆发始于蒋介石1927年4月在上海发动的白色恐怖,首先是 “ 清党 ”, 继而是在湘赣农村和广州发动的恐怖镇压活动。不久前与国民党并肩北伐的共产党对形势的突变毫无防备,据Agnes Smedley称,朱德被上海大屠杀的消息震惊。
8月,共产党打响了农民起义的枪声,暂时攻下南昌,数天之后向粤东南方向转移,到达赣东南的瑞金,4天之久的瑞金战役战死数百、战伤千余,其中包括朱德手下的300名战士。受创的部队向东撤至闽西南的汀州, 在傅连暲医生领导的前英办福音医院得到医救 。 傅连暲医生将医院改设为战时医疗中心,接纳了大约300名伤员,其中包括后来的军事将领陈赓(腿部负重伤)和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
之后红军直插粤东攻打汕头,然而主力军遭到重创,朱德的后卫部队死伤1500,“成百上千”的起义农民非死即伤。秋收起义同样出师不利,毛泽东不得不退至赣西南的井冈山根据地。1927年12月的广州农民起义重蹈覆辙,但可喜可贺的是贺诚医生从此加盟红军医疗卫生事业。据Smedley称,当时的局势令朱德深信,“再打下去自己的部队会片甲无存。”
当时红军卫生组织的医治能力仅限于小伤小病,而且卫生人员中临阵脱逃者不乏其人 。 缺医少药,饥寒交迫,加上“ 围剿 ”攻势迅猛,红军部队备受疟疾、 痢疾和下腿溃疡 ( 营养严重不良的后果 )及战伤的煎熬,四肢冰冷的伤员不得已留宿在老乡家里或弃于路边听天由命。毛泽东、朱德和陈毅对此深感忧虑。毛泽东的部队到达井冈山时有30名重伤员和百余名疟疾病号,急需住院救治,然而,据亲历者回忆,当时整个井冈山地区仅有一名中医和一名药师,导致无谓的牺牲,其中包括一名深孚众望的指挥官。
宁冈根据地成立后,毛泽东的部队于1927年10月在一家孔子学院的旧址成立了一所医院兼诊所,第一所红军医院由此诞生。医院配备了4名医生、12名专业护士和十几名勤务人员,可接纳40至50名病号。由于医疗设备和药品奇缺,医院多使用就地取材的草药和土方。
1928年4月,朱德率剩余部队到达井冈山,朱德和毛泽东为了减少牺牲着手制定迅速后送伤员的策略,他们决定在井冈山开设一所后方医院,第二任院长段治忠医生原为国民党医官,因伤被俘后开始了与红军患难与共的卫生事业。 后方医院于1928年夏成立, 设有4个行政科室,包括两个轻伤科、伍辉国( 女 )医生负责的干部科和段医生及另外两名医生负责的重病科 。 医院还设有一个诊所 ,一个药房 ,若干病房,以及由十名医生和二十几名护士组成的医务团队 。1928年秋,毛泽东主张另建一所为平民服务的“条件较好的医院 ”,计划兴建足以容纳千余病号的楼房四栋。1929年1月一号楼完工并命名为“红光医院”,主要依靠中草药治疗内科病症。 不幸的是,红军卫生组织缺乏药品和医疗设备,数名负责寻药的地下党入狱后被杀。没有生理盐水,伤口只好用黄连汁(抗炎药)或金银花(抗菌药)擦洗,猪油代替凡士林,硼酸代替消毒剂,鸦片代替麻醉药。井冈山上草药丰富,中医便组织民众采药制药。镊子、便 盆等简单器械由竹木制成,手术医师必要时会动用锯子、缝衣针和杀猪刀。病床有限,许多病号便寄宿农家的窝棚或牲畜棚,以木板搭床或席地而睡。
1928年6月,朱毛部队合攻附近各县,一手征收物资,一手招募兵员。蒋介石借机调动4万大军“会剿”井冈山,直至入秋仍激战不断。到了12月,守山的红军开始缺粮短草。毛泽东在1928年1月28日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叙述,许多士兵只穿着两件单衣,由于战伤、营养不良、冻伤及其他原因,医院的病号达到80有余,医药之需迫在眉睫瑏瑦。1月,毛泽东在红军第六次党代会上指出,“对伤病员一定要照顾好,不然就会影响战斗情绪,”又补充说,“对伤病员的医治、看护工作非常重要。”1928年12月中旬,红军猛将彭德怀率兵100勇闯国民党的封锁到达井冈山,与朱毛二人相见恨晚。组织决定由彭德怀统领150名士兵驻守井冈山保护伤病员,同时,红军主力于1929年1月由朱毛统率杀出井冈山,突破包围,引开敌兵,最终在赣南闽西建立起新的根据地。红军主力刚下山,国民党的部队就发动了攻势,俘获至少百名红军伤病员,严刑拷问红军主力的去向以及粮草弹药的藏匿之地,被俘的伤病员坚贞不屈,英勇牺牲,毛泽东创办的较好的医院及红军留下的营房也被焚毁。
此次失利证明游击战需要灵活机动的医疗服务。经毛泽东提议,受过培训的年轻看护为伤病员清洗伤口,喂水喂饭,伺候大小便,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医生汇报出现的问题。1928年12月,彭德怀率第五军团到达井冈山以后,各军、师几乎都举办了人数不等的看护训练班,受训人员成为红军各级卫生工作者的重要来源。
………………………………………………………………
古田会议的影响从彭德怀军团的卫生工作演变中可见一斑。攻克大冶、组建红三军团以后,大冶普爱医院的五名医护人员加入了红三军团,受到求贤若渴的彭德怀的热烈欢迎。为首的何复生(1902—1934)是一名地下党员,经常与同事长篇大论地讨论世界政治和内战形势瑐瑦,基督徒院长王瑞亭医生笃信甘地的非暴力主张,出任院长期间,该院明里为地主武装服务,暗中为红军治病。
在何复生医生的带动下,他的同事们也参加了红军,并且组建了一所军医院,由何复生医生担任院长。医院负责清洗伤口,提取弹片,做截肢手术,还举办了一个为期8个月的医务人员训练班。由于战争的流动性,重病号留给志愿共青团员(主要是女团员)就地护理,洗伤、敷药、做饭、照顾大小便等,由地方政府提供担架队和医护人员。
古田会议之后出现一个不利的发展,上级命令红军发动更多的城市暴动。为了备战,红一军团组建了军团卫生处,并成立了一所临时医院,进行伤病员的收转工作。各军设有军医处,各纵队设有卫生队,人员配备较为齐全,包括中西医医官、卫生兵和担架队。赣中南的东固和闽西南的蛟洋各建有一所后方医院,1931年其中一所医院培训出17名中医学员,医院的各类需求由地方政府协助解决。
由于中央从上海发出的合攻长沙、南昌和武汉三市的命令,卫生工作的进展不得不中断。1930年7月29日,彭德怀率第三军团攻克长沙,5天之后却被迫弃城而走,朱毛第一军团未能攻下南昌,与彭汇合后再度攻打长沙,结果损兵折将。事已至此,朱毛决定放弃中央的方案,率领剩余部队退守赣中吉安。
▲戴济民医生(左)与罗炳辉将军1946年在山东。戴济民医生是一名热情的基督徒党员,三十年代工农革命时期组织医疗服务为红军士兵治病疗伤,成为红军医院院长。他赞同毛泽东的革命人道主义的观点。
安顿停妥,毛泽东立即开始物色医务骨干,从一名将领那里听闻戴济民医生的英名。戴济民医生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曾在汉口一家基督医学校从医10年,辛亥革命前后在红十字会工作,但是出于健康原因,他倾向于蛰居乡里。毛泽东随同几名党政代表登门拜访戴济民医生,从红军的医疗需求和革命的人道主义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戴医生最终同意出山相助。他将自己的诊所改建为工农革命红色医院,招募了7名西医、数名中医、若干看护人员和担架队,分为四组,医治了80名轻重伤员和60名患有下腿溃疡和传染病(主要是痢疾、疟疾和疥疮)的病号。从这些数字可以推想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何其沉重,尽管如此,短短1个月后,100名伤员得以复原归队,从此,戴济民医生被冠以红军卫生领域 “四大金刚”之一的称号。
作者:John R.Watt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张裕